定價: | ¥ 45 | ||
作者: | (美)韋伯 著,朱建清 等譯 | ||
出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21012570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05-10-01 | ||
版次: | 1 | 頁數: | 383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31.5 | ![]() |
本書涉及了有關微波電路的幾乎全部內容,主要包括微波電路概念、多端口網絡、參量與測量方法、電路穩定性、各種微波元件與器件、微波電路的噪聲分析、脈沖微波電路、非線性效應等,最后還給出了1.25 GHz的放大器、振蕩器、濾波器的設計實例。
本書的內容有助于解答讀者在設計、分析射頻/微波放大器、振蕩器、濾波器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有關元件和電路特性的所有問題。本書的內容還有助于研發部門縮短印刷電路和MMIC電路的開發周期、減少開發經費,并大大提高首次成功率。本書注重于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闡述,注重于實驗測量與實踐應用,其內容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研發聯系比較緊密。全書內容及語言淺顯易懂,電路圖和曲線圖都能較好地幫助讀者理解物理概念,所用數學難度適中。
本書適宜從事微波專業或電子系統工程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開設本課程的大學作為本科生教材或參考書。
本書的內容有助于解答讀者在設計、分析射頻/微波放大器、振蕩器、濾波器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有關元件和電路特性的所有問題。本書的內容還有助于研發部門縮短印刷電路和MMIC電路的開發周期、減少開發經費,并大大提高首次成功率。本書注重于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的闡述,注重于實驗測量與實踐應用,其內容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研發聯系比較緊密。全書內容及語言淺顯易懂,電路圖和曲線圖都能較好地幫助讀者理解物理概念,所用數學難度適中。
本書適宜從事微波專業或電子系統工程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開設本課程的大學作為本科生教材或參考書。
第1章 微波電路
1.1 引言
1.2 電路元素
習題
第2章 模型、建模及特性描述
2.1 建模與特性描述
2.2 雙端口電路
2.3 S參數
2.4 T參數
2.5 Smith圓圖
2.6 傳輸線模型
2.7 元件——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和短截線
2.8 關于測試裝置
2.9 傳輸線的不連續結構
習題
第3章 散射參數測量方法
3.1 散射參數測量方法
3.2 用Spice計算散射參數
3.3 網絡分析儀的校準
習題
第4章 多端口和差模散射參數
4.1 三端口和四端口網絡散射參數
4.2 雙端口到三端口的變換和三端口到雙端口的變換
4.3 三端口和四端口散射參數
4.4 四端口混合模式散射矩陣舉例
習題
第5章 穩定性、穩定和增益
5.1 穩定性和增益
5.2 雙端口網絡的反射系數
5.3 穩定性
5.4 雙共軛匹配
5.5 增益的定義
5.6 最大增益與共模電感
習題
第6章 匹配網絡、衰減器與移相器
6.1 匹配網絡
6.2 給定負載電導時優化電納的求解
6.3 兩個不同電阻值間的簡單匹配網絡
6.4 Kuroda恒等式
6.5 去嵌入過程
6.6 傳輸線焊盤的補償
6.7 對稱衰減器
6.8 集總常量移相器
習題
第7章 射頻/微波功率產生的主要因素
7.1 功率器件的主要因素
7.2 偏置條件
7.3 導通時段
7.4 負載線因素
7.5 B類推挽
7.6 低于100%的導通工作系數——A類、B類和C類
7.7 D類電路
7.8 E類電路
7.9 F類電路
7.10 S類工作
7.11 關于工作類型的一般性注解
7.12 負載失配對功率放大器電路的影響
7.13 最佳電抗值的求解
7.14 雙極晶體管功率器件集-基極諧波的產生
習題
第8章 諧振子與振蕩器
8.1 振蕩器
8.2 諧振子
8.3 給定三點的圓方程
8.4 振蕩器設計
習題
第9章 微波濾波器設計
第10章 微波電路的噪聲
第11章 檢波與混頻
第12章 微波元件
第13章 脈沖微波電路分析
第14章 微波電路中的非線性效應
第15章 放大器、振蕩器和濾波器電路設計舉例
附錄A 微帶線特性阻抗的近似公式
附錄B 一些復變量的知識
附錄C 矩陣乘法
附錄D 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元件建模
附錄E 片狀電阻器的尺寸——僅包括標稱尺寸
附錄F S參數
附錄G 利用等效力學模型來建模
參考文獻
1.1 引言
1.2 電路元素
習題
第2章 模型、建模及特性描述
2.1 建模與特性描述
2.2 雙端口電路
2.3 S參數
2.4 T參數
2.5 Smith圓圖
2.6 傳輸線模型
2.7 元件——電阻器、電容器、電感器和短截線
2.8 關于測試裝置
2.9 傳輸線的不連續結構
習題
第3章 散射參數測量方法
3.1 散射參數測量方法
3.2 用Spice計算散射參數
3.3 網絡分析儀的校準
習題
第4章 多端口和差模散射參數
4.1 三端口和四端口網絡散射參數
4.2 雙端口到三端口的變換和三端口到雙端口的變換
4.3 三端口和四端口散射參數
4.4 四端口混合模式散射矩陣舉例
習題
第5章 穩定性、穩定和增益
5.1 穩定性和增益
5.2 雙端口網絡的反射系數
5.3 穩定性
5.4 雙共軛匹配
5.5 增益的定義
5.6 最大增益與共模電感
習題
第6章 匹配網絡、衰減器與移相器
6.1 匹配網絡
6.2 給定負載電導時優化電納的求解
6.3 兩個不同電阻值間的簡單匹配網絡
6.4 Kuroda恒等式
6.5 去嵌入過程
6.6 傳輸線焊盤的補償
6.7 對稱衰減器
6.8 集總常量移相器
習題
第7章 射頻/微波功率產生的主要因素
7.1 功率器件的主要因素
7.2 偏置條件
7.3 導通時段
7.4 負載線因素
7.5 B類推挽
7.6 低于100%的導通工作系數——A類、B類和C類
7.7 D類電路
7.8 E類電路
7.9 F類電路
7.10 S類工作
7.11 關于工作類型的一般性注解
7.12 負載失配對功率放大器電路的影響
7.13 最佳電抗值的求解
7.14 雙極晶體管功率器件集-基極諧波的產生
習題
第8章 諧振子與振蕩器
8.1 振蕩器
8.2 諧振子
8.3 給定三點的圓方程
8.4 振蕩器設計
習題
第9章 微波濾波器設計
第10章 微波電路的噪聲
第11章 檢波與混頻
第12章 微波元件
第13章 脈沖微波電路分析
第14章 微波電路中的非線性效應
第15章 放大器、振蕩器和濾波器電路設計舉例
附錄A 微帶線特性阻抗的近似公式
附錄B 一些復變量的知識
附錄C 矩陣乘法
附錄D 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元件建模
附錄E 片狀電阻器的尺寸——僅包括標稱尺寸
附錄F S參數
附錄G 利用等效力學模型來建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