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微波通信系統》是以數字微波中繼通信為線索,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技術。《數字微波通信系統》共10章,內容包括: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基本組成、數字基帶傳輸、pdh和sdh數字復接技術、數字微波調制與解調技術、微波傳播、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收發信和
天線饋線設備、數字微波中繼系統的總體設計考慮和整機的重要性能指示的測試方法等。特別介紹了構成微波收發設備的最新微波固態部件的工作原理、設計方法和近況。《數字微波通信系統》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和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的參考教材,對有關專業技術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1章 數字微波通信概述
1.1 數字微波通信發展概況
1.2 數字微波通信的主要特點
1.3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組成與性能
1.3.1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組成
1.3.2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的性能指標
小結
習題
第2章 數字基帶傳輸
2.1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
2.1.1 數字信號基帶傳輸碼型的要求
2.1.2 二元碼
2.1.3 三元碼
2.1.4 多元碼
2.2 基帶信號的波形形成
2.2.1 數字基帶信號傳輸的基本特點
2.2.2 碼間干擾
2.2.3 無碼間干擾波形形成網絡的一般形式
2.2.4 理想低通傳輸函數
2.2.5 余弦滾降傳輸函數
2.3 部分響應基帶傳輸
2.4 最佳基帶系統的誤碼性能
2.4.1 誤碼性能
2.4.2 基帶傳輸的頻譜利用率
小結
習題
第3章 pdh和sdh數字復接技術
3.1 pdh數字復接技術
3.1.1 pdh數字速率等級及容差
3.1.2 數字復接系統的構成
3.1.3 數字復接方式
3.1.4 同步復接與異步復接
3.2 同步數字系列sdh
3.2.1 sdh產生的技術背景
3.2.2 sdh基本概念和特點
3.2.3 sdh的速度等級
3.2.4 sdh傳輸系統的組成
3.3 sdh的幀結構
3.3.1 幀結構
3.3.2 開銷的類型和功能
3.4 同步復用和映射
3.4.1 sdh的復用結構
3.4.2 復用單元
3.4.3 映射
3.4.4 常用pdh群路信號到sdh的復用方法
3.4.5 傳輸網分層模型
3.5 sdh對形成新一代數字微波傳輸方式的影響
小結
習題
第4章 數字微波調制與解調技術
4.1 相位鍵控的一般概念
4.1.1 多相相位鍵控信號的正交展開
4.1.2 相位鍵控的相位邏輯
4.1.3 差分編碼
4.2 二進制幅度鍵控(2ask)
4.3 二進制相位鍵控(2psk)
4.3.1 二進制絕對相位鍵控
4.3.2 二進制差分相位鍵控
4.4 多進制相位鍵控(mpsk)
4.4.1 四相絕對相位鍵控(4psk)的調制
4.4.2 四相絕對調相信號的解調
4.4.3 四相相對相位鍵控的調制和解調(4dpsk)
4.4.4 八相相對相位鍵控的調制和解調(8dpsk)
4.5 多進制正交幅度調制(mqam)
小結
習題
第5章 微波傳播
5.1 電波在自由空間傳播
5.1.1 無線電波頻段的劃分與傳播方式
5.1.2 無線電波的基本性質
5.1.3 自由空間的傳播損耗
5.1.4 自由空間傳播條件下收信電平的計算
5.2 微波傳播的描述方法
5.2.1 惠更斯一費涅爾原理
5.2.2 電波傳播的費涅爾區
5.2.3 費涅爾區半徑和費涅爾帶面積
5.3 地形對電波傳播的影響
5.3.1 在平滑地面上的傳播
5.3.2 電波在球形地面的傳播
5.3.3 電波在復雜地面上的傳播
5.4 大氣對微波傳播的影響
5.4.1 大氣對微波吸收
5.4.2 雨霧引起的衰減
5.4.3 大氣使電波發生折射
5.4.4 影響傳播余隙的因素
5.5 大氣與地面效應造成的衰落特性
5.5.1 衰落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5.5.2 平衰落及其瑞利分布統計特性
5.5.3 頻率選擇性衰落
5.6 抗衰落技術
5.6.1 抗袁落技術概述
5.6.2 空間分集
5.6.3 幾種常用的空間分集接收方式
5.6.4 頻率分集
5.6.5 自適應均衡技術
5.6.6 智能天線(smartantenna)
小結
習題
第6章 數字微波通信的發信設備
6.1 數字微波通信收發信設備的典型組成與主要性能指標
6.2 數字微波通信發信設備的典型組成和主要性能指標
6.2.1 發信設備
6.2.2 發信設備的主要性能指標
6.3 高穩定度微波固態振蕩源
6.3.1 介質諧振器穩頻fet振蕩器
6.3.2 鎖相式固態源
6.4 微波功率變頻技術——上變頻器
6.4.1 變容管上變頻器
6.4.2 雙柵場效應上變頻器
6.5 微波晶體管線性功率放大器
6.5.1 微波線性功率放大器的特點及主要性能指標
6.5.2 mesfet管功率放大器
小結
習題
第7章 數字微波通信的收信設備
7.1 數字微波通信收信設備的組成與性能指標
7.1.1 收信設備的組成
7.1.2 收信設備主要性能指標
7.2 微波通信系統的噪聲
7.2.1 微波通信接收系統的噪聲來源
7.2.2 噪聲及其計算
7.3 微波晶體管低噪聲放大器
7.3.1 低噪聲放大器的技術指標
7.3.2 低噪聲放大器的噪聲特性
7.3.3 微波晶體管放大器的穩定性
7.3.4 微帶線混合集成放大器基本電路
7.4 微波收信混頻電路
7.4.1 微波收信混頻器的技術指標
7.4.2 混頻器電路結構與工作原理
小結
習題
第8章 微波天線和饋線設備
8.1 微波天線設備
8.1.1 微波通信天線的技術要求
8.1.2 微波通信天線
8.1.3 拋物面天線的饋源
8.2 微波饋線設備
8.2.1 微波饋線類型
8.2.2 數字微波的饋線系統的組成
8.2.3 收發公用器
8.3 公務和監控系統
8.3.1 公務傳輸通道的主要作用
8.3.2 公務傳輸方式
8.3.3 監控系統
8.4 備份與無損傷切換
8.4.1 備份工作方式
8.4.2 切換邏輯
8.4.3 無損傷切換
小結
習題
第9章 數字微波中繼系統的總體設計考慮
9.1 假設參考通道與傳輸質量標準
9.1.1 數字微波信道假設參考通道
9.1.2 數字微波通信的線路傳輸質量指標
9.2 射頻波道的頻率配置
9.3 系統性能的估算與指標分配
9.4 路徑效應和大氣效應的估計與控制
9.4.1 路徑的幾何表述
9.4.2 余隙標準與天線高度
9.4.3 大氣效應的估計和控制
9.5 路由工程設計舉例
9.5.1 路由設計概述
9.5.2 天線高度的選取
小結
習題
第10章 數字微波中繼系統的整機性能測試
10.1 微波收發信機性能測試
10.1.1 發信機性能測試
10.1.2 收信機性能測試
10.2 誤碼性能測試
10.2.1 碼組發生器
10.2.2 誤碼儀
10.2.3 室內誤碼測試
10.2.4 現場誤碼測試
10.3 時鐘抖動性能測試
10.3.1 時鐘抖動測試原理
10.3.2 輸出端最大剩余抖動的測試
10.3.3 輸入端抖動容限的測試
10.4 抗頻率選擇性衰落性能的測試
10.4.1 多徑衰落模擬器
10.4.2 實驗室模擬測量
10.5 其他性能測試
10.5.1 基帶數字接口測試
10.5.2 勤務信道測試
10.5.3 切換性能測試
10.5.4 電源測試
小結
習題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q函數表和誤差函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