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45 | ||
作者: | 趙強 編著 | ||
出版: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15320704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13-07-01 | ||
版次: | 1 | 頁數: | 255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37.1 | ![]() |
《cdma2000 1xEV-DO系統、接口與無線網絡優化》從EV-DO的各種技術版本開始討論,以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闡述了EV-DO的各種技術優化手段,不僅詳細講解了切換、掉線、接入及前反向吞吐量等一般性優化,還涉及目前比較熱門的智能終端的影響的優化、高速鐵路的優化以及針對業務方面的優化等。
《cdma2000 1xEV-DO系統、接口與無線網絡優化》共7章,通過探討EV-DO網絡系統的技術特點,結合中國電信現網情況,就EV-DO系統的組網結構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作者通過大量實踐工作經驗的總結,對目前EV-DO網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思路和理念,對EV-DO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流程、要點等內容進行了探究,并給出了豐富的實際案例。
《cdma2000 1xEV-DO系統、接口與無線網絡優化》可供通信運營企業、設備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及網絡優化工程師、在校學生等參考學習。
《cdma2000 1xEV-DO系統、接口與無線網絡優化》共7章,通過探討EV-DO網絡系統的技術特點,結合中國電信現網情況,就EV-DO系統的組網結構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作者通過大量實踐工作經驗的總結,對目前EV-DO網絡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思路和理念,對EV-DO網絡規劃與優化的流程、要點等內容進行了探究,并給出了豐富的實際案例。
《cdma2000 1xEV-DO系統、接口與無線網絡優化》可供通信運營企業、設備生產廠家技術人員及網絡優化工程師、在校學生等參考學習。
第1章EV-DO系統概述及其關鍵技術
1.1 EV-DO系統概述
1.2 EV-DO系統協議棧
1.2.1 EV-DO網絡架構
1.2.2 EV-DO空口協議
1.2.3 EV-DO系統端到端協議
1.2.4 EV-DO Rev.B空口協議
1.3 EV-DO系統關鍵技術
1.3.1 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
1.3.2 HARQ技術
1.3.3 智能調度算法
1.3.4 速率控制技術
1.3.5 多流分組應用
1.3.6 反向鏈路功控
1.3.7 前向鏈路功率分配
1.3.8 EV-DO虛擬軟切換
1.3.9 1x和EV-DO系統間互操作
1.3.10 QoS機制
1.3.11 高容量和低時延模式
1.3.12 多用戶分組數據
1.3.13 多載波組網
第2章EV-DO系統空中接口技術
2.1 EV-DO系統空中接口介紹
2.1.1 EV-DO系統協議結構
2.1.2 EV-DO物理層信道結構
2.1.3 時隙結構
2.2 前向鏈路信道
2.2.1 前向業務信道
2.2.2 前向控制信道
2.2.3 導頻信道
2.2.4 前向MAC信道
2.3 反向鏈路信道
2.3.1 反向業務信道
2.3.2 接入信道
2.4 物理層過程
2.4.1 開機過程
2.4.2 接入過程
2.4.3 休眠過程
第3章 可視電話及VoIP在EV-DO系統中的實現
3.1 網絡結構
3.2 協議棧結構
3.3 可視電話/VoIP數據分組分析
3.4 可視電話/VoIP時延性能分析
第4章EV-DO系統主要流程
4.1 會話流程
4.1.1 會話建立流程
4.1.2 會話維持流程
4.1.3 會話關閉流程
4.2 連接流程
4.2.1 AT發起連接建立流程
4.2.2 AT發起連接重激活流程
4.2.3 PDSN發起連接重激活流程
4.2.4 連接釋放流程
4.3 配置協商流程
4.3.1 基本概念
4.3.2 常見配置協商參數
4.4 切換流程
4.4.1 軟切換/更軟切換流程
4.4.2 AN間的休眠狀態切換流程
4.4.3 1x與EV-DO網絡的休眠狀態切換流程
4.5 其他流程
4.5.1 接入鑒權
4.5.2 位置更新
4.6 控制信道的周期性消息
4.6.1 同步消息
4.6.2 小區參數消息
4.6.3 快速配置消息
4.6.4 接入參數消息
第5章EV-DO系統性能分析
5.1 時延
5.1.1 AT/AN發起數據連接建立時間
5.1.2 AT/AN發起重激活時間
5.1.3 基站間切換時延
5.1.4 AN切換時間
5.1.5 業務時延與抖動
5.2 前向鏈路性能分析
5.2.1 前向鏈路預算
5.2.2 前向容量
5.2.3 前向控制信道容量
5.3 反向鏈路性能分析
5.3.1 反向鏈路性能的影響因素
5.3.2 RoT
5.3.3 反向速率的選取
5.3.4 反向鏈路預算
5.3.5 反向容量
5.3.6 反向鏈路的干擾消除
5.3.7 反向接入信道容量
5.4 EAC/EIS/ECC性能
5.4.1 增強的接入信道性能
5.4.2 增強的空閑狀態性能
5.4.3 增強的控制信道性能
5.5 切換
5.6 TCP over EV-DO
5.6.1 TCP機制
5.6.2 TCP/IP參數設置
5.7 高速場景下EV-DO性能分析
5.7.1 高速場景下的無線環境分析
5.7.2 DRC與C/I的關系
5.7.3 高速場景PER余量的計取
5.7.4 高速場景下路測分析
5.8 可視電話性能分析
5.9 外場測試分析要點
5.10 主要問題分析
5.10.1 連接建立失敗
5.10.2 掉線
5.10.3 前反向吞吐量
5.10.4 軟切換成功率
5.10.5 數據業務量
5.10.6 反向RSSI
5.10.7 影響指標的其他原因
第6章EV-DO無線網絡優化
6.1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區別
6.1.1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相似處
6.1.2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差異
6.1.3 SINR與Ec/Io
6.2 EV-DO專題優化
6.2.1 EV-DO的導頻集優化
6.2.2 鄰區優化
6.2.3 接入與尋呼優化
6.2.4 反向切換掉線優化
6.2.5 覆蓋優化
6.2.6 速率優化
6.2.7 時延優化
6.2.8 TCP/PPP/RLP優化
6.2.9 高速場景優化
6.2.10 針對智能終端的優化
第7章EV-DO Rev.B及其技術演進
7.1 EV-DO Rev.B技術
7.1.1 EV-DO Rev.B空口關鍵技術
7.1.2 EV-DO Rev.B的前、反向速率
7.2 EV-DO Rev.B網絡性能
7.3 EV-DO增強技術
7.3.1 EV-DO增強技術簡介
7.3.2 智能網絡性能與實現
7.3.3 增強連接管理性能
7.3.4 高級拓撲網絡
7.3.5 終端增強
縮略語
參考文獻
1.1 EV-DO系統概述
1.2 EV-DO系統協議棧
1.2.1 EV-DO網絡架構
1.2.2 EV-DO空口協議
1.2.3 EV-DO系統端到端協議
1.2.4 EV-DO Rev.B空口協議
1.3 EV-DO系統關鍵技術
1.3.1 自適應編碼調制技術
1.3.2 HARQ技術
1.3.3 智能調度算法
1.3.4 速率控制技術
1.3.5 多流分組應用
1.3.6 反向鏈路功控
1.3.7 前向鏈路功率分配
1.3.8 EV-DO虛擬軟切換
1.3.9 1x和EV-DO系統間互操作
1.3.10 QoS機制
1.3.11 高容量和低時延模式
1.3.12 多用戶分組數據
1.3.13 多載波組網
第2章EV-DO系統空中接口技術
2.1 EV-DO系統空中接口介紹
2.1.1 EV-DO系統協議結構
2.1.2 EV-DO物理層信道結構
2.1.3 時隙結構
2.2 前向鏈路信道
2.2.1 前向業務信道
2.2.2 前向控制信道
2.2.3 導頻信道
2.2.4 前向MAC信道
2.3 反向鏈路信道
2.3.1 反向業務信道
2.3.2 接入信道
2.4 物理層過程
2.4.1 開機過程
2.4.2 接入過程
2.4.3 休眠過程
第3章 可視電話及VoIP在EV-DO系統中的實現
3.1 網絡結構
3.2 協議棧結構
3.3 可視電話/VoIP數據分組分析
3.4 可視電話/VoIP時延性能分析
第4章EV-DO系統主要流程
4.1 會話流程
4.1.1 會話建立流程
4.1.2 會話維持流程
4.1.3 會話關閉流程
4.2 連接流程
4.2.1 AT發起連接建立流程
4.2.2 AT發起連接重激活流程
4.2.3 PDSN發起連接重激活流程
4.2.4 連接釋放流程
4.3 配置協商流程
4.3.1 基本概念
4.3.2 常見配置協商參數
4.4 切換流程
4.4.1 軟切換/更軟切換流程
4.4.2 AN間的休眠狀態切換流程
4.4.3 1x與EV-DO網絡的休眠狀態切換流程
4.5 其他流程
4.5.1 接入鑒權
4.5.2 位置更新
4.6 控制信道的周期性消息
4.6.1 同步消息
4.6.2 小區參數消息
4.6.3 快速配置消息
4.6.4 接入參數消息
第5章EV-DO系統性能分析
5.1 時延
5.1.1 AT/AN發起數據連接建立時間
5.1.2 AT/AN發起重激活時間
5.1.3 基站間切換時延
5.1.4 AN切換時間
5.1.5 業務時延與抖動
5.2 前向鏈路性能分析
5.2.1 前向鏈路預算
5.2.2 前向容量
5.2.3 前向控制信道容量
5.3 反向鏈路性能分析
5.3.1 反向鏈路性能的影響因素
5.3.2 RoT
5.3.3 反向速率的選取
5.3.4 反向鏈路預算
5.3.5 反向容量
5.3.6 反向鏈路的干擾消除
5.3.7 反向接入信道容量
5.4 EAC/EIS/ECC性能
5.4.1 增強的接入信道性能
5.4.2 增強的空閑狀態性能
5.4.3 增強的控制信道性能
5.5 切換
5.6 TCP over EV-DO
5.6.1 TCP機制
5.6.2 TCP/IP參數設置
5.7 高速場景下EV-DO性能分析
5.7.1 高速場景下的無線環境分析
5.7.2 DRC與C/I的關系
5.7.3 高速場景PER余量的計取
5.7.4 高速場景下路測分析
5.8 可視電話性能分析
5.9 外場測試分析要點
5.10 主要問題分析
5.10.1 連接建立失敗
5.10.2 掉線
5.10.3 前反向吞吐量
5.10.4 軟切換成功率
5.10.5 數據業務量
5.10.6 反向RSSI
5.10.7 影響指標的其他原因
第6章EV-DO無線網絡優化
6.1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區別
6.1.1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相似處
6.1.2 EV-DO與1x無線網絡優化的差異
6.1.3 SINR與Ec/Io
6.2 EV-DO專題優化
6.2.1 EV-DO的導頻集優化
6.2.2 鄰區優化
6.2.3 接入與尋呼優化
6.2.4 反向切換掉線優化
6.2.5 覆蓋優化
6.2.6 速率優化
6.2.7 時延優化
6.2.8 TCP/PPP/RLP優化
6.2.9 高速場景優化
6.2.10 針對智能終端的優化
第7章EV-DO Rev.B及其技術演進
7.1 EV-DO Rev.B技術
7.1.1 EV-DO Rev.B空口關鍵技術
7.1.2 EV-DO Rev.B的前、反向速率
7.2 EV-DO Rev.B網絡性能
7.3 EV-DO增強技術
7.3.1 EV-DO增強技術簡介
7.3.2 智能網絡性能與實現
7.3.3 增強連接管理性能
7.3.4 高級拓撲網絡
7.3.5 終端增強
縮略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