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45 | ||
作者: | (加)赫金(Haykin,S.)等著,鄭寶玉 等譯 | ||
出版: | 電子工業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21025082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06-05-01 | ||
版次: | 1 | 頁數: | 448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36 | ![]() |
本書是無線通信方面的一部新作,在取材、內容組織和課程講解方面均有特色。該書主要集中于介紹無線網絡的物理層,著重討論了無線電傳播的基礎概念和無線多址通信的基本理論。書中分別結合調制、編碼、擴頻和分集等主題,按照無線信道多址方式(即頻譜利用率)的演進過程(FDMA,TDMA,CDMA,SDMA)來講述無線通信技術;并在比較各種多址方法的基礎上,給出無線通信的體系結構和組網技術的最新進展。這樣既有利于讀者全面掌握無線通信的相關知識,也有助于讀者清晰地了解無線通信的發展需要。
本書適合作為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時對于工程技術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作為通信工程和電子信息類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時對于工程技術人員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1章 緒論
1.1 背景
1.2 通信系統
1.3 物理層
1.4 數據鏈路層
1.5 本書概要
第2章 傳播與噪聲
2.1 引言
2.2 自由空間傳播
2.3 地面傳播:物理模型
2.4 地面傳播:統計模型
2.5 室內傳播
2.6 移動無線電的局域傳播影響
2.7 信道分類
2.8 噪聲與干擾
2.9 鏈路計算
2.10 課題實例1:Okumura-Hata實驗模型
2.11 課題實例2:無線局域網
2.12 課題實例3:脈沖無線電和超寬帶技術
2.13 小結與討論
附加習題
第3章 調制和頻分多址
3.1 引言
3.2 調制
3.3 線性調制技術
3.4 脈沖成形
3.5 線性調制信號和帶通系統的復數表示
3.6 數字已調信號的信號空間表示
3.7 非線性調制技術
3.8 頻分多址
3.9 備受關注的兩個實際問題
3.10 無線通信中各種調制策略的比較
3.11 信道估計和跟蹤
3.12 接收機性能:誤比特率
3.13 課題實例1:正交頻分復用
3.14 課題實例2:無繩通信
3.15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4章 編碼與時分多址
4.1 引言
4.2 取樣
4.3 為什么取樣之后要進行編碼
4.4 香農信息論
4.5 語音編碼
4.6 差錯控制編碼
4.7 卷積碼
4.8 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
4.9 維特比算法
4.10 交織
4.11 卷積碼的噪聲性能
4.12 turbo碼
4.13 無線通信的信道編碼策略的比較
4.14 RF調制
4.15 信道估計和均衡中的基帶處理
4.16 時分多址
4.17 課題實例1:GSM
4.18 課題實例2:聯合均衡和譯碼
4.19 課題實例3:隨機接入技術
4.20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5章 擴頻和碼分多址
5.1 引言
5.2 直接序列調制
5.3 擴頻碼
5.4 CDMA在無線通信中的優點
5.5 碼同步
5.6 信道估計
5.7 功率控制:遠-近問題
5.8 FEC編碼和CDMA
5.9 多用戶檢測
5.10 蜂窩環境下的CDMA
5.11 跳頻擴頻
5.12 課題實例1:IS-95
5.13 課題實例2:GPSS
5.14 課題實例3:藍牙系統
5.15 課題實例4:WCDMA
5.16 課題實例5:Wi-Fi
5.17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6章 分集、容量和空分多址
6.1 引言
6.2 “接收空間分集”技術
6.3 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
6.4 接收機已知信道時的MIMO信道容量
6.5 信道矩陣的奇異值分解
6.6 MIMO無線通信中的空-時碼
6.7 差分空-時分組碼
6.8 空分多址和智能天線
6.9 課題實例1:BLAST結構
6.10 課題實例2:分集、空-時分組碼和V-BLAST
6.11 課題實例3:鎖眼信道
6.12 小結與討論
附加習題
第7章 無線體系構架
7.1 引言
7.2 各種多址技術的比較
7.3 OSI參考模型
7.4 OSI模型和無線通信
7.5 MAC子層信號傳輸和協議
7.6 功率控制
7.7 切換
7.8 網絡層
7.9 課題實例1:無線電話網絡標準
7.10 課題實例2:無線數據網標準
7.11 課題實例3:IEEE 802.11 MAC
7.12 小結和討論
習題
附錄A 傅里葉理論
附錄B 貝塞爾函數
附錄C 隨機變量與隨機過程
附錄D 匹配濾波器
附錄E 誤差函數
附錄F MAP算法
附錄G MIMO鏈路的容量
附錄H 特征分解
附錄I 自適應陣列天線
詞匯表
參考文獻
1.1 背景
1.2 通信系統
1.3 物理層
1.4 數據鏈路層
1.5 本書概要
第2章 傳播與噪聲
2.1 引言
2.2 自由空間傳播
2.3 地面傳播:物理模型
2.4 地面傳播:統計模型
2.5 室內傳播
2.6 移動無線電的局域傳播影響
2.7 信道分類
2.8 噪聲與干擾
2.9 鏈路計算
2.10 課題實例1:Okumura-Hata實驗模型
2.11 課題實例2:無線局域網
2.12 課題實例3:脈沖無線電和超寬帶技術
2.13 小結與討論
附加習題
第3章 調制和頻分多址
3.1 引言
3.2 調制
3.3 線性調制技術
3.4 脈沖成形
3.5 線性調制信號和帶通系統的復數表示
3.6 數字已調信號的信號空間表示
3.7 非線性調制技術
3.8 頻分多址
3.9 備受關注的兩個實際問題
3.10 無線通信中各種調制策略的比較
3.11 信道估計和跟蹤
3.12 接收機性能:誤比特率
3.13 課題實例1:正交頻分復用
3.14 課題實例2:無繩通信
3.15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4章 編碼與時分多址
4.1 引言
4.2 取樣
4.3 為什么取樣之后要進行編碼
4.4 香農信息論
4.5 語音編碼
4.6 差錯控制編碼
4.7 卷積碼
4.8 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
4.9 維特比算法
4.10 交織
4.11 卷積碼的噪聲性能
4.12 turbo碼
4.13 無線通信的信道編碼策略的比較
4.14 RF調制
4.15 信道估計和均衡中的基帶處理
4.16 時分多址
4.17 課題實例1:GSM
4.18 課題實例2:聯合均衡和譯碼
4.19 課題實例3:隨機接入技術
4.20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5章 擴頻和碼分多址
5.1 引言
5.2 直接序列調制
5.3 擴頻碼
5.4 CDMA在無線通信中的優點
5.5 碼同步
5.6 信道估計
5.7 功率控制:遠-近問題
5.8 FEC編碼和CDMA
5.9 多用戶檢測
5.10 蜂窩環境下的CDMA
5.11 跳頻擴頻
5.12 課題實例1:IS-95
5.13 課題實例2:GPSS
5.14 課題實例3:藍牙系統
5.15 課題實例4:WCDMA
5.16 課題實例5:Wi-Fi
5.17 小結和討論
附加習題
第6章 分集、容量和空分多址
6.1 引言
6.2 “接收空間分集”技術
6.3 多輸入多輸出天線系統
6.4 接收機已知信道時的MIMO信道容量
6.5 信道矩陣的奇異值分解
6.6 MIMO無線通信中的空-時碼
6.7 差分空-時分組碼
6.8 空分多址和智能天線
6.9 課題實例1:BLAST結構
6.10 課題實例2:分集、空-時分組碼和V-BLAST
6.11 課題實例3:鎖眼信道
6.12 小結與討論
附加習題
第7章 無線體系構架
7.1 引言
7.2 各種多址技術的比較
7.3 OSI參考模型
7.4 OSI模型和無線通信
7.5 MAC子層信號傳輸和協議
7.6 功率控制
7.7 切換
7.8 網絡層
7.9 課題實例1:無線電話網絡標準
7.10 課題實例2:無線數據網標準
7.11 課題實例3:IEEE 802.11 MAC
7.12 小結和討論
習題
附錄A 傅里葉理論
附錄B 貝塞爾函數
附錄C 隨機變量與隨機過程
附錄D 匹配濾波器
附錄E 誤差函數
附錄F MAP算法
附錄G MIMO鏈路的容量
附錄H 特征分解
附錄I 自適應陣列天線
詞匯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