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 | ¥ 39 | ||
作者: | 蔡躍明 等編著 | ||
出版: | 機械工業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11305903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10-07-01 | ||
版次: | 2 | 頁數: | 350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0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31.2 | ![]() |
本書詳細介紹了現代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術及典型系統,較充分地反映了移動通信工程設計和新技術。全書共12章,內容包括移動通信概述、移動通信信道、組網技術基礎、數字調制技術、抗衰落技術、多址接入技術、GSM移動通信系統、IS95 CDMA移動通信系統、3G移動通信系統、專用移動通信系統、無線網絡規劃和移動通信展望。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系統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系統工程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1 引言
1.1.1 移動通信的特點
1.1.2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
1.1.3 工作方式
1.2 移動通信的分類及應用系統
1.3 移動通信的發展概況
1.3.1 移動通信的發展簡史
1.3.2 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
1.3.3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1.4 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無線電標準化組織
1.4.2 歐盟通信標準化組織
1.4.3 北美地區的通信標準化組織
1.4.4 IEEE 802標準委員會
1.4.5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1.5 習題
第2章 移動通信信道
2.1 VHF和UHF電波傳播特性
2.1.1 電波傳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2.1.4 障礙物的影響與繞射損耗
2.1.5 反射波
2.2 移動通信信道的多徑傳播特性
2.2.1 移動通信信道的時變特性
2.2.2 移動環境的多徑傳播
2.2.3 多普勒頻移
2.2.4 多徑接收信號的統計特性
2.2.5 衰落信號幅度的特征量
2.3 描述多徑衰落信道的主要參數
2.3.1 時延擴展和相關帶寬
2.3.2 多普勒擴展和相關時間
2.3.3 角度擴展和相關距離
2.3.4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2.4 陰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2.5 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2.5.1 地形環境分類
2.5.2 Okumura模型
2.5.3 Hata模型
2.5.4 擴展Hata模型
2.5.5 室內路徑損耗模型
2.5.6 IMT-2000模型
2.6 多徑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1 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2 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7 習題
第3章 組網技術基礎
3.1 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3.2 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干擾
3.3 區域覆蓋和信道配置
3.3.1 區域覆蓋
3.3.2 信道(頻率)分配
3.4 提高蜂窩系統容量的方法
3.4.1 同頻干擾對系統容量的影響
3.4.2 小區分裂
3.4.3 小區扇區化
3.4.4 覆蓋區域逼近方法
3.5 多信道共用技術
3.5.1 話務量與呼損
3.5.2 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3.6 網絡結構
3.6.1 基本網絡結構
3.6.2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絡結構
3.7 信令
3.7.1 接入信令
3.7.2 網絡信令
3.7.3 信令應用
3.8 系統的移動性管理
3.8.1 系統的位置更新過程
3.8.2 越區切換
3.9 習題
第4章 數字調制技術
第5章 抗衰落技術
第6章 多址接入技術
第7章 GSM移動通信系統
第8章 IS- CDMA移動通信系統
第9章 3G移動通信系統
第10章 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第11章 無線網絡規劃
第12章 移動通信展望
附錄 縮略詞
參考文獻
第1版前言
第1章 移動通信概述
1.1 引言
1.1.1 移動通信的特點
1.1.2 移動通信系統的組成
1.1.3 工作方式
1.2 移動通信的分類及應用系統
1.3 移動通信的發展概況
1.3.1 移動通信的發展簡史
1.3.2 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
1.3.3 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
1.4 標準化組織
1.4.1 國際無線電標準化組織
1.4.2 歐盟通信標準化組織
1.4.3 北美地區的通信標準化組織
1.4.4 IEEE 802標準委員會
1.4.5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
1.5 習題
第2章 移動通信信道
2.1 VHF和UHF電波傳播特性
2.1.1 電波傳播方式
2.1.2 直射波
2.1.3 大氣中的電波傳播
2.1.4 障礙物的影響與繞射損耗
2.1.5 反射波
2.2 移動通信信道的多徑傳播特性
2.2.1 移動通信信道的時變特性
2.2.2 移動環境的多徑傳播
2.2.3 多普勒頻移
2.2.4 多徑接收信號的統計特性
2.2.5 衰落信號幅度的特征量
2.3 描述多徑衰落信道的主要參數
2.3.1 時延擴展和相關帶寬
2.3.2 多普勒擴展和相關時間
2.3.3 角度擴展和相關距離
2.3.4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2.4 陰影衰落的基本特性
2.5 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2.5.1 地形環境分類
2.5.2 Okumura模型
2.5.3 Hata模型
2.5.4 擴展Hata模型
2.5.5 室內路徑損耗模型
2.5.6 IMT-2000模型
2.6 多徑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1 平坦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6.2 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的建模和仿真
2.7 習題
第3章 組網技術基礎
3.1 移動通信網的基本概念
3.2 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干擾
3.3 區域覆蓋和信道配置
3.3.1 區域覆蓋
3.3.2 信道(頻率)分配
3.4 提高蜂窩系統容量的方法
3.4.1 同頻干擾對系統容量的影響
3.4.2 小區分裂
3.4.3 小區扇區化
3.4.4 覆蓋區域逼近方法
3.5 多信道共用技術
3.5.1 話務量與呼損
3.5.2 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3.6 網絡結構
3.6.1 基本網絡結構
3.6.2 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網的網絡結構
3.7 信令
3.7.1 接入信令
3.7.2 網絡信令
3.7.3 信令應用
3.8 系統的移動性管理
3.8.1 系統的位置更新過程
3.8.2 越區切換
3.9 習題
第4章 數字調制技術
第5章 抗衰落技術
第6章 多址接入技術
第7章 GSM移動通信系統
第8章 IS- CDMA移動通信系統
第9章 3G移動通信系統
第10章 專用移動通信系統
第11章 無線網絡規劃
第12章 移動通信展望
附錄 縮略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