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 圖書 > 雷達/遙感
定價: | ¥ 76 | ||
作者: | 馬曉巖 等編著 | ||
出版: |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 ||
書號: | 9787118086515 | ||
語言: | 簡體中文 | ||
日期: | 2013-02-01 | ||
版次: | 1 | 頁數(shù): | 313 |
開本: | 16開 | 查看: | 327次 |

服務商城 | 客服電話 | 配送服務 | 優(yōu)惠價 | 購買 |
![]() | 400-711-6699 | 滿29至69元,免運費! | ¥57 | ![]() |
雷達信號處理是雷達技術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一個領域,借助于自身和相關學科領域一系列新理論、新技術的推動發(fā)展十分迅速,在雷達系統(tǒng)中的作用越來越為重要。
馬曉巖編著的《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較全面地梳理了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方法體系、發(fā)展脈絡和構架系統(tǒng),內容新穎、理論性和應用性較強,共分7章,內容包括:概論,現(xiàn)代雷達環(huán)境與目標特性,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新技術,相控陣雷達信號處理,高分辨成像雷達信號處理,無源雷達信號處理和多輸入多輸出雷達信號處理。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可作為高等院校雷達專業(yè)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生學習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教材,也可作為廣大科研院所和部隊從事雷達研究和使用的參考書目。
第1章 概論
1.1 基本概念與術語
1.1.1 信號與信號處理
1.1.2 早期雷達、傳統(tǒng)雷達和現(xiàn)代雷達
1.1.3 經(jīng)典雷達信號處理與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
1. 2 雷達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1.2.1 雷達信號處理基本理論
1.2.2 雷達信號處理基本方法
1.3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主要內容
1.3.1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若干新技術
1.3.2 現(xiàn)代新體制雷達信號處理
1.4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發(fā)展趨勢
1. 4.1 信號處理對象的復雜多樣
1.4.2 信號處理方法的綜合交融
1.4.3 信號處理實現(xiàn)的靈活實時
參考文獻
第2章 現(xiàn)代雷達環(huán)境與目標特性
2.1 概述
2. 2 現(xiàn)代雷達環(huán)境特性
2.2.1 雷達雜波特性
2.2.2 雷達有源干擾特性
2. 2.3 雜波仿真產(chǎn)生方法
2.3 現(xiàn)代雷達目標特性。 2.3.1 目標截面積及特性
2.3.2 目標瞬態(tài)響應及特性
2.3.3 目標極化及特性
2.3.4 目標特征信號數(shù)值仿真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新技術
3.1 概述
3.2 脈沖壓縮技術
3.2.1 脈沖壓縮處理指標
3.2.2 復雜波形及特性
3.2.3 脈沖壓縮處理方法
3.3 干擾抑制技術
3.3.1 雜波干擾抑制技術
3.3.2 有源干擾抑制技術
3.4 信號檢測技術
3.4.1 統(tǒng)計檢測技術
3.4.2 特征檢測技術
3.4.3 恒虛警率檢測技術
3.5 目標識別技術
3.5.1 諧振區(qū)目標識別技術
3.5.2 光學區(qū)目標識別技術
3.5.3 極化域目標識別技術-
參考文獻
第4章 相控陣雷達信號處理
4.1 概述
4.2 常規(guī)相控陣雷達信號處理
4.2.1 相控陣天線特性
4.2.2 波束形成技術
4.2.3 多波束形成技術
4.3 相控陣預警機雷達信號處理
4.3.1 預警機雷達雜波特性
4.3.2 相位中心偏置天線技術
4.3.3 空時二維自適應處理技術
4.4 超視距雷達信號處理
4.4.1 天波超視距雷達目標參數(shù)估計
4.4.2 天波超視距雷達干擾抑制技術
4.4.3 目標檢測及恒虛警率處理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分辨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1 概述
5.2 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
5.2. 1 合成孔徑雷達信號模型與特點
5.2.2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
5.2.3 相干斑抑制方法
5.2.4 合成孔徑雷達自動目標檢測與分類方法
5.3 逆合成孔徑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3.1 逆合成孔徑雷達基本原理
5.3.2 包絡對齊
5.3.3 相位聚焦
5.3.4 方位向成像方法
5.4 干涉合成孔徑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4.1 高程測量的基本原理
5.4.2 圖像配準
5.4.3 去平地效應
5.4.4 降噪濾波
5.4.5 相位解纏
5.4.6高程圖反演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源雷達信號處理
6.1 概述
6. 2 無源雷達系統(tǒng)及信息處理流程
6.2.1 基于本身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及信息處理流程
6.2.2 基于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及信息處理流程
6.3 參數(shù)估計
6.3.1 頻率參數(shù)估計
6.3.2 時間參數(shù)估計
6.3.3 相位參數(shù)估計
6.3.4 空域參數(shù)估計
6.4 信號分選
6.4.1 預分選方法
6.4.2 主分選方法
6.5 目標定位
6.5.1 多站定位方法
6.5.2 單站定位方法
6.6 干擾抑制
6.6.1 基于自適應濾波的抑制方法
6.6.2 基于子空間的抑制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信號處理
7.1 概述
7.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回波模型與系統(tǒng)特點
7.2.1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信號模型
7.2.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特點
7.3 多輸人多輸出雷達目標檢測
7.3.1 觀測信息空間分集條件
7.3.2 噪聲背景下統(tǒng)計檢驗量及特性分析
7.3.3 雜波加噪聲背景下檢驗統(tǒng)計量及特性分析
7.4 多輸人多輸出雷達波束形成與目標定位
7.4.1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波束形成
7.4.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目標定位
7. 5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目標成像
7.5.1 實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7. 5.2 合成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7.5.3 逆合成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參考文獻
1.1 基本概念與術語
1.1.1 信號與信號處理
1.1.2 早期雷達、傳統(tǒng)雷達和現(xiàn)代雷達
1.1.3 經(jīng)典雷達信號處理與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
1. 2 雷達信號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1.2.1 雷達信號處理基本理論
1.2.2 雷達信號處理基本方法
1.3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主要內容
1.3.1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若干新技術
1.3.2 現(xiàn)代新體制雷達信號處理
1.4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的發(fā)展趨勢
1. 4.1 信號處理對象的復雜多樣
1.4.2 信號處理方法的綜合交融
1.4.3 信號處理實現(xiàn)的靈活實時
參考文獻
第2章 現(xiàn)代雷達環(huán)境與目標特性
2.1 概述
2. 2 現(xiàn)代雷達環(huán)境特性
2.2.1 雷達雜波特性
2.2.2 雷達有源干擾特性
2. 2.3 雜波仿真產(chǎn)生方法
2.3 現(xiàn)代雷達目標特性。 2.3.1 目標截面積及特性
2.3.2 目標瞬態(tài)響應及特性
2.3.3 目標極化及特性
2.3.4 目標特征信號數(shù)值仿真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現(xiàn)代雷達信號處理新技術
3.1 概述
3.2 脈沖壓縮技術
3.2.1 脈沖壓縮處理指標
3.2.2 復雜波形及特性
3.2.3 脈沖壓縮處理方法
3.3 干擾抑制技術
3.3.1 雜波干擾抑制技術
3.3.2 有源干擾抑制技術
3.4 信號檢測技術
3.4.1 統(tǒng)計檢測技術
3.4.2 特征檢測技術
3.4.3 恒虛警率檢測技術
3.5 目標識別技術
3.5.1 諧振區(qū)目標識別技術
3.5.2 光學區(qū)目標識別技術
3.5.3 極化域目標識別技術-
參考文獻
第4章 相控陣雷達信號處理
4.1 概述
4.2 常規(guī)相控陣雷達信號處理
4.2.1 相控陣天線特性
4.2.2 波束形成技術
4.2.3 多波束形成技術
4.3 相控陣預警機雷達信號處理
4.3.1 預警機雷達雜波特性
4.3.2 相位中心偏置天線技術
4.3.3 空時二維自適應處理技術
4.4 超視距雷達信號處理
4.4.1 天波超視距雷達目標參數(shù)估計
4.4.2 天波超視距雷達干擾抑制技術
4.4.3 目標檢測及恒虛警率處理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分辨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1 概述
5.2 合成孔徑雷達信號處理
5.2. 1 合成孔徑雷達信號模型與特點
5.2.2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方法
5.2.3 相干斑抑制方法
5.2.4 合成孔徑雷達自動目標檢測與分類方法
5.3 逆合成孔徑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3.1 逆合成孔徑雷達基本原理
5.3.2 包絡對齊
5.3.3 相位聚焦
5.3.4 方位向成像方法
5.4 干涉合成孔徑成像雷達信號處理
5.4.1 高程測量的基本原理
5.4.2 圖像配準
5.4.3 去平地效應
5.4.4 降噪濾波
5.4.5 相位解纏
5.4.6高程圖反演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源雷達信號處理
6.1 概述
6. 2 無源雷達系統(tǒng)及信息處理流程
6.2.1 基于本身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及信息處理流程
6.2.2 基于外輻射源的無源雷達及信息處理流程
6.3 參數(shù)估計
6.3.1 頻率參數(shù)估計
6.3.2 時間參數(shù)估計
6.3.3 相位參數(shù)估計
6.3.4 空域參數(shù)估計
6.4 信號分選
6.4.1 預分選方法
6.4.2 主分選方法
6.5 目標定位
6.5.1 多站定位方法
6.5.2 單站定位方法
6.6 干擾抑制
6.6.1 基于自適應濾波的抑制方法
6.6.2 基于子空間的抑制方法
參考文獻
第7章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信號處理
7.1 概述
7.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回波模型與系統(tǒng)特點
7.2.1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信號模型
7.2.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特點
7.3 多輸人多輸出雷達目標檢測
7.3.1 觀測信息空間分集條件
7.3.2 噪聲背景下統(tǒng)計檢驗量及特性分析
7.3.3 雜波加噪聲背景下檢驗統(tǒng)計量及特性分析
7.4 多輸人多輸出雷達波束形成與目標定位
7.4.1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波束形成
7.4.2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目標定位
7. 5 多輸入多輸出雷達目標成像
7.5.1 實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7. 5.2 合成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7.5.3 逆合成孔徑多輸入多輸出雷達成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