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介質與波》為世界著名材料科學家,已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亞瑟·馮·希佩爾為具有中等程度物理、電子與材料背景的大學理工科學生所寫的一本經典教材,內容涵蓋宏觀與微觀兩方面知識內容,前一部分主要討論電磁場在介質中傳播、反射以及
波導、諧振腔與等效電路處理等基礎知識與應用技術,后一部分主要深入介質內部,以有效場、極化機理、原子分子結構等微觀機構與電磁響應聯系等角度展開討論,也引申到鐵電與鐵磁材料。《電介質與波》內容涉及物理、化學和電氣工程等諸多研究領域的知識要點,內容廣博,是電介質領域發展過程中難以逾越的一座里程碑式、具有永恒價值的重要著作。
I.宏觀方法O.緒論1.復介電常數與復磁導率2.極化與磁化3.庫侖場與偶極場4.空間電荷場5.電磁現象相互關系6.麥克斯韋場方程7.無界空間中的電磁波8.維度與單位9.不同參數系統對介質的描述10.力11.場能量與輻射12.極化輻射13.偶極輻射14.邊界條件15.菲涅爾方程16.無損介質平面波的反射與折射17.駐波18.駐波法介質測量;干涉光學19.趨膚效應20.有損介質的反射與折射21.導波22.波導中的電磁場23.短路波導中的介質測量24.短路波導與諧振腔25.場現象的等效電路26.介質的集總電路等效Ⅱ.分子方法O.緒論1.分子極化機理2.克勞修斯一莫索提一洛倫茲一洛倫茨方程3.電子極化4.反常色散與共振吸收5.電磁輻射的若干方面6.玻爾量子理論7.波動力學8.原子結構9.電場中的原子;斯塔克效應10.磁場中的原子;塞曼效應11.原子能級圖12.電磁場中的原子;量子力學色散公式13.分子的構成14.分子波函數與量子力學共振的概念15.鍵能與雙原子分子的偶極矩16.靜態介電常數與極性氣體的偶極矩17.多原子分子18.振動與轉向19.氣體分子的電子、原子與取向極化20.譜線的帶寬21.微波波譜學22.壓致增寬與德拜弛豫方程“23.莫索提災難與局域場24.液體與固體的形成與結構25.討論液體與固體中的取向極化的各種模型26.壓電性”27.偶極矩、壓電性與晶體結構28.鐵電性29.順磁性與鐵磁性30.鐵磁金屬與半導體31.界面與空間電荷極化32.電導與擊穿附錄A.問題與示例I.宏觀方法 1.介電常數或磁導率實部與虛部的相互關系 2.退極化與退磁化 3.鏡像偶極子、鏡像力與電子發射 4.威爾遜雙極性雷雨云 5.回旋加速器與電子感應加速器 6.麥克斯韋方程與電荷守恒 7.半導體中電磁波波長收縮 8.量綱分析 9.鐵氧體頻率響應特性的宏觀分析 10.電平衡和磁平衡 11.質譜儀 12.基于麥克斯韋方程的電磁場能量與其流向 13.電磁通量密度的邊界條件 14.干涉濾波器 15.微波光學Ⅱ.分子方法 1.康普頓效應 2.電子氣的等離子諧振與色散 3.電場中諧振子的波函數 4.克爾效應 5.法拉第效應 6.強電解質德拜一休克爾理論中的離子氣 7.基于昂薩格理論的極性液體中的偶極矩 8.弗蘭克一康登原理 9.玻恩晶格理論與離子晶體的可壓縮性 10.玻恩一哈伯循環 11.金屬中基于經典理論的電導與熱導 12.空間電荷限制電流B.矢量分析基礎C.物理常量值D.符號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