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線通信領域微波射頻測試電纜是一種常用高精密的系統測試耗材,與測試儀器配套連接使用,最常見的有Agilent,Rohde & Schwarz ,Anrisu等的矢量網絡分析儀,掃頻儀。
任何一個DUT都位于信號發生器和分析儀之間,而連接DUT和儀器之間的橋梁就是測試附件或測試系統。千萬不要忽視這些測試附件,有條件時,最好能固化這些測試附件使之成為一個標準化的測量系統。儀器供應商在提供整機時,最多會提供到與儀器的最高工作頻率相符的測試電纜。而在真正的測試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情況而需要采用不同的附件,所有這些附件都會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這就需要測試者對相關的測試附件有深入的了解。
在選擇測試系統中電纜的規格時,除了要考慮插入損耗和VSWR以外,電纜的穩定性一定要好。在射頻和微波頻段,常用的電纜分為半剛性電纜,半柔性電纜和柔性編織電纜等三種。柔性電纜作為一種“測試級”的電纜。相對于半剛性和半柔性的電纜,柔性電纜的成本相對昂貴,這是因為柔性電纜在設計時要顧及的因素更多。柔性電纜要易于多次彎曲而且還能保持性能,這是作為測試電纜的最基本要求。柔軟和良好的電指標是一對矛盾,也是導致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柔性電纜必須保持在彎曲條件下幅度和相位的穩定。通常來說,單股內導體的電纜有利于幅度的穩定;多股內導體的電纜有利于相位的穩定,可見僅這二項指標就難以二全了。GORE憑借多年來對柔性測試電纜核心材料低密度PFFE (e-PTFE, 膨體聚四氟乙烯,介電常數低至1.3)技術的掌握和應用, 以及創新的無間隙內鎧裝的工藝,成功實現了鎧裝測試電纜電氣性能和機械性能的完美結合,在大幅延長測試電纜使用壽命的同時,也保留了GORE電纜慣有的優良和穩定的電指標,同時也保留了極輕的重量和超柔性。
要注意觀察接頭和電纜連接部位的工藝,這會影響到電纜的使用壽命。在這個部位,傳統的電纜和接頭之間有一個硬接觸點,很容易造成電纜的斷裂,這也是大部分測試工程師在使用傳統測試電纜測試過程中最頭疼的問題,而這并不是簡單采用熱縮套管就可以解決的,因為這種硬接觸點的斷裂往往是測試電纜在頻繁彎折后,張力通過電纜傳導到硬接觸點,造成硬接觸點老化而斷裂。傳統不帶鎧裝的柔性測試電纜自不用說,由于沒有鎧裝層的保護,即使在電纜和接頭連接處采用增強型的熱縮套管也不能有效延長測試電纜的使用壽命;而傳統的鎧裝電纜由于鎧裝層之間以及鎧裝層和信號傳輸層之間有間隙,張力還是會在電纜彎折后傳導到硬接觸點,造成電纜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指標發生跳變。為了有效解決以上傳統測試電纜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GORE無間隙緊密內鎧設計使得電纜在彎折的情況下,由彎折帶來的張力和扭力會盡可能平均分布到電纜機械鎧裝層,以減少對硬接觸點以及信號傳輸層的影響,從而實現穩定的電氣指標及延長使用壽命。
接頭的材料也是決定測試電纜壽命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說,采用銅外導體的接頭的使用壽命不如不銹鋼材料。在滿足力矩的前提下,前者的壽命是500次,后者是5000次。這項指標的定義是在到了壽命后,接頭的出廠指標開始下降,而不是說這個接頭就要報廢了。正常情況下,電纜接頭的壽命要遠大于上述指標。針對需要頻繁插拔的生產測試環境,轉接頭的應用是值得推薦的。簡單來說,針對相對靜止的互聯方案,不需要頻繁插拔和彎折的情況下,推薦選擇普通不帶鎧裝的測試電纜,而針對大批量生產測試或繁重的實驗室測試,鎧裝電纜從長期的角度來看總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
柔性電纜的設計從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低無源互調的設計原則,所以柔性電纜少有低無源互調型號的。
總的來說,柔性測試電纜的指標一定要好和穩定,選擇一條柔性測試電纜要從實際應用,頻率,損耗,VSWR,接頭材料,使用壽命,射頻泄漏,無源互調和成本等諸方面因素綜合考慮,而不是單純從價格來考慮,因為在測試過程中,對總體成本影響最大的往往是測試效率和產出良率。
以下論述一下射頻測試電纜的各種關鍵指標和性能,了解電纜的性能對于選擇一條最佳的射頻電纜組件是十分有益的:
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是射頻電纜、接頭和射頻電纜組件中最常提到的指標。最大功率傳輸、最小信號反射都取決于電纜的特性阻抗和系統中其它部件的匹配。如果阻抗完全匹配,則電纜的損耗只有傳輸線的衰減,而不存在反射損耗。電纜的特性阻抗(Z0)與其內外導體的尺寸之比有關,同時也和填充介質的介電常數有關。由于射頻能量傳輸的“趨膚效應”,與阻抗相關的重要尺寸是電纜內導體的外徑(d)和外導體的內徑(D):
Z0(Ω) = (138 /√ε) × (log D/d)
絕大部分應用于通信領域的射頻電纜的特性阻抗是50Ω;在廣播電視中則會用到75Ω的電纜。
駐波比(VSWR)/回波損耗
電纜組件中的阻抗變化將會引起信號的反射,這種反射會導致入射波能量的損失。測試電纜組件之間的連接和電纜/接頭之間的連接是產生反射損耗的主要原因。由于制造的原因,電纜在某些特定的頻點上也會產生一些VSWR突變.反射的大小可以用電壓駐波比(VSWR)來表達,其定義是入射和反射電壓之比。VSWR越小,說明電纜生產的一致性越好。VSWR的等效參數是反射系數或回波損耗。 典型的微波電纜組件的VSWR在1.1到1.5之間,換算成回波損耗為26.4至14dB,即入射功率的傳輸效率為99.8%至96%。匹配效率的含義是,如果輸入功率為100W,在VSWR為1.33時,輸出功率為98W,即2W被反射回來。
衰減(插入損耗)
電纜的衰減是表示電纜有效的傳送射頻信號的能力,它由介質損耗、導體(銅)損耗和輻射損耗三部分組成。大部分的損耗轉換為熱能。導體的尺寸越大,損耗越小;而頻率越高,則介質損耗越大。因為導體損耗隨頻率的增加呈平方根的關系,而介質損耗隨頻率的增加呈線性關系,所以在總損耗中,介質損耗的比例更大。另外,溫度的增加會使導體電阻和介質功率因素的增加,因此也會導致損耗的增加。 對于測試電纜組件,其總的插入損耗是接頭損耗、電纜損耗和失配損耗的總和。在測試電纜組件的使用中,不正確的操作也會產生額外的損耗。例如,對于編織電纜,彎曲也會增加其損耗。每種電纜都有最小彎曲半徑的要求。 在選擇電纜組件時,應先確定系統最高頻率時可接受的損耗值,然后再根據這個損耗值來選擇尺寸最小的電纜。
傳播速度
電纜的傳播速度是指信號在電纜中傳輸的速度和光速的比值,和介質的介電常數的根號呈反比關系:
Vp = (1/√ε )×100 ,由上式可見介電常數(ε)越小,則傳播速度越接近光速,所以低密度介質的電纜其插入損耗更低。(GORE MINI-CP測試電纜的介電常數低至1.3 )
彎曲時的相位穩定性
彎曲-相位穩定性是衡量電纜在彎曲時的相位變化。在使用過程中的彎曲將會影響到插入相位。減少彎曲半徑或增加彎曲角度都會增加相位的變化。同樣,彎曲次數的增加也會導致相位變化的增加。而增加電纜直徑/彎曲直徑之比則會減少相位的變化。相位變化和頻率基本上呈線性關系。低密度介質電纜的相位穩定性會明顯優于實心介質電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