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廖文根) 我國自主建成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通應用五年來,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成功推廣應用,入網用戶突破4萬,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這是記者30日從北斗衛星導航應用五周年座談會上得到的消息。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國家重要信息基礎和戰略設施,是體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經過8年艱苦奮戰,2003年12月15日,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北斗一號建成并正式開通運行,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打破了國外的封鎖與壟斷,結束了長期單一依賴國外系統的歷史。2007年,聯合國有關機構正式確認北斗為全球衛星導航四大核心系統之一。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開通五年來,已成功應用于水利水電、海洋漁業、交通運輸、氣象測報、國土測繪、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領域,牽引推動了電子、通信、機械制造、地理信息等相關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災中,北斗導航全面亮相,全力保障,發揮了獨特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截止目前,北斗一號累計提供定位服務2.5億次,通信服務1.2億次,授時服務2500萬次,系統運行可靠性達到99.98%。北斗衛星導航產業將成為繼移動通信、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新興高科技產業。未來兩年內,北斗導航應用將有飛躍式發展,“十一五”末期用戶數量將實現翻一番,基本覆蓋經濟社會建設的主要應用領域。
另據了解,目前我國北斗二代研制建設進入攻堅階段,2009年將會有多顆衛星發射升空, 2011年完成系統組網,基本具備運行能力。北斗二代不僅完全兼容北斗一代功能,而且在用戶容量、定位精度、服務區域、動態性能和抗干擾能力等方面有較大提高,能夠滿足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國防和經濟社會建設對衛星導航定位的需求。同時,北斗全球系統建設也已展開立項論證工作,并列為國家科技發展重大專項。按照計劃,2020年前完成系統建設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