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發布。提出“三步走”的發展規劃,最終實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是“十二五”基本形成骨干框架,第二階段是“十三五”基本建成體系,第三階段是“十四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歷來體現國家意志,十年規劃彰顯我國發展民用航天的堅定決心,但實現目標充滿挑戰。規劃中提到國家將在政策、投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全面支持,這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最強推動力,而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突破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提出全面構建衛星遙感、通信廣播和導航定位三大系統
我國衛星應用產業將迎來衛星導航、遙感和通信的全面發展,此次規劃提到三大系統同步構建符合預期。
其中,衛星導航將延續北斗專項建設;衛星遙感將重點發展陸地、海洋和大氣觀測,構建由七個星座及三類專題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系統;衛星通信將主要發展固定通信廣播衛星和移動通信廣播衛星。從衛星制造方面看,我們判斷,各大系統建設的主力仍將是以航天五院、八院和中國衛星為代表的國家隊,上海微小衛星研究院也將占有小部分市場份額。
天地一體化同步發展,積極推進重大行業應用及商業應用
從規劃看我國衛星產業發展已由衛星制造向衛星應用轉變。全球衛星制造和衛星應用的營收比例約為1:9,衛星應用的壁壘并不高,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參與競爭。從地面設備制造方面看,天地一體化發展規劃使地面設備的研發和采購進度更加提前,有望超預期;從運營服務方面看,我國衛星通信和衛星遙感的商業化剛剛起步,未來充滿了發展機遇。看好資源環保、防災減災、應急反應、“智慧城市”等重點行業應用推廣。
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口多顆通信衛星和遙感衛星,并與法國、巴西等國家積極進行合作研發。我國“一帶一路”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數國家對衛星具有旺盛的需求卻不具備研制能力,我們預計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我國衛星產業在國際業務方面將有望取得突破,為衛星制造和衛星應用帶來新的市場增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