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第七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北斗芯片發展成為熱點議題。與會人士認為,隨著北斗系統與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北斗芯片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期,而“技術+資本”的合作有助于整合資源,推動北斗企業走向國際舞臺。
北斗芯片是北斗應用的核心。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國北斗產業和基礎產品取得了不菲成績。依靠自我積累、自力更生形成了具備導航射頻芯片、數字芯片、算法設計的完整芯片設計隊伍,擁有了前端和后端綜合設計能力。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本屆年會上表示,國產北斗芯片、模塊、天線等關鍵技術已取得全面突破,我國已掌握衛星導航芯片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跨入40納米新時代。
專家指出,國內北斗芯片廠商在短短三年多時間里,走過了國外GPS廠商十幾年的路程,無論是性能還是成本控制均實現了飛躍,已接近甚至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年會期間,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和芯星通發布的全球首款多系統多頻點高精度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模塊——UM332,具備當前業內最小尺寸,支持高精度定位定向同時輸出,在成本、功耗等方面也極具競爭力。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發布了國內首款高精度星基增強基帶芯片——“天琴”,填補了我國在星基增強產品領域的技術空白。
杭州中科微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殷明表示,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充分發展的叢林時代,北斗系統在全球的發展和應用需要良好的國際合作及國內產業鏈的通力協作。他認為,北斗芯片企業要為北斗系統的全球應用做好技術準備。
然而,我國北斗芯片產業依然面臨諸多問題。目前,我國市場依然被國外芯片廠商所把持。以授時芯片為例,國內90%以上市場還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芯片廠商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國家大基金”)的管理公司——華芯投資的副總裁高松濤表示,我國芯片產業存在短板:高精度和導航類芯片及其算法積累不足,惡劣環境下性能不如國際水平;北斗芯片企業太多,重復研發和建設導致低水平重復、人才競爭及惡意價格戰;技術和資源越來越呈全球化分布,在國內無法形成國際競爭力。
目前,國家大基金也開始向北斗芯片產業布局。高松濤介紹說,北斗星通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16.8億元,國家大基金計劃認購15億元。該計劃已獲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
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資于面向低功耗應用的北斗/GNSSSOC單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面向高精度高性能應用的北斗/GNSSSOC芯片研制及產業化項目、基于云計算的定位增強和輔助平臺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等。
周儒欣認為,隨著芯片工藝水平的進步,流片費用大幅提高,技術風險也隨之加大,資金投入在芯片研發中至關重要。大基金的投資使得多領域、跨行業的聯合成為可能,進一步構建戰略同盟關系。他預計,未來北斗芯片行業將持續洗牌,創新能力不足的企業終將被淘汰,資源整合將成為新常態。
“國家大基金”布局北斗芯片產業,將持續提升我國北斗導航定位芯片的產品性能、可靠性和成熟度,對于推動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實現北斗系統億級規模應用,并逐步走向國際市場具有戰略意義。
業內人士普遍看好通過“技術+資本”的合作,整合國內外資源,共同面對全球競爭,使北斗導航企業走向國際舞臺。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孫中亮表示,北斗導航芯片研發投入巨大,需要國家對導航芯片企業的資金支持,除集成電路基金外,還需要專項基金幫助國內北斗導航芯片企業盡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