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發射現場
4月12日19點04分,實踐十三號(中星十六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該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是中國首顆高通量、電推進工程化應用的通信衛星,也是東方紅三號B平臺全配置的首發星,承擔了中國首次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開展對地高速激光通信試驗等任務。衛星在軌壽命15年。
上級有關部門領導,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雷凡培,總經理吳燕生,副總經理楊保華等分別在北京和發射現場指導發射。
“該衛星首次應用Ka頻段多波束寬帶通信系統,通信總容量超過20Gbps,超過之前我國研制的所有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實踐十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周志成介紹,“衛星能覆蓋我國除西北、東北的大部分陸地和近海百公里以上海域。”
天地一體化的設計理念使實踐十三號衛星能提供高速“動中通”,為航空、航運、鐵路等交通工具上的乘客徹底改善上網體驗。頻率更高的Ka頻段通信,使衛星可傳送高清視頻,并且接收終端小,方便攜帶。此外,無需單獨建網、性價比高等特點都將使該衛星更好發揮“應急通信”的關鍵作用。
實踐十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李峰介紹,東三B平臺是中國研制的最新一代中等容量通信衛星平臺,采用了綜合電子、電推進、高效熱控、鋰離子蓄電池、FDIR等先進技術,平臺技術可推廣至其他衛星平臺。電推進比沖是常規化學推進劑的10倍以上,可使衛星攜帶更少的推進劑,為有效載荷提供更大空間。
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包括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地面測控、運控和試驗應用六大系統,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了運控和試驗應用系統的相關任務。
“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主要用于滿足教育部提出的遠程教育容量需求,兼顧遠程醫療、應急救災等公益應用。實踐十三號衛星是中國衛星通信進入高通量時代的標志。”實踐十三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劉方說。
相關試驗完成后,衛星將納入“中星”衛星系列,命名為中星十六號衛星,并提供雙向寬帶通信示范化運營服務,這也是中國首次將衛星技術試驗和示范應用結合。
目前,中國在軌民(商)通信衛星已達16顆。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6次發射。(王旭/文 何知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