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獲悉,由該所研制的我國首個機載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徑測繪雷達(以下簡稱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于1月19日在成都西部山區獲得首幅1:5000比例尺圖像,這標志著我國測繪領域第一次擁有了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測繪出的圖像,該型雷達首次商業試水成功。

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高度圖(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供圖)

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圖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供圖)
地理測繪是我國一項長期進行的工作,測繪學研究測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狀和人工設施的幾何分布,所得的信息可用于編制各種比例尺的地圖,以供城市規劃、交通建設、水利開發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使用。不過,我國西南地區因云霧天氣較多,光學測繪設備受天氣影響,有的區域很難實時更新地理信息,成為一個“痼疾”。
電磁波雷達測繪卻“不畏浮云遮望眼”。記者從23所了解到,該所研制的機載毫米波測繪雷達,不受天氣影響,無論陰晴雨雪均可工作,而且體積小,裝機適應性強,國內多型飛機均可搭載飛行,可保障快速反應并順利獲取測量區域圖像。
據介紹,此次測繪范圍超過2000平方公里,23所雷達團隊預計用兩個架次完成飛行任務,并初步形成測繪圖像數據。此后,該所還將進一步推進機載雷達測繪服務產業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