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移動將建設20萬個TD-LTE基站,無疑是通信產業最大的盛宴,超過10個廠家投身于這場空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招標尚未開始,場外已然硝煙彌漫。
由于TD-LTE與TD-SCDMA在技術上具有延續性,中國移動升級已經大規模部署的F頻段基站無疑是經濟、迅速、合理的方案,以華為、中興、大唐為代表的TD-SCDMA傳統廠家具有先發優勢。
雖然F頻段35MHz頻譜帶寬低于D頻段的60MHz帶寬,但F頻段20MHz的帶寬完全可以滿足TD-LTE建網初期的用戶需求。日本電信運營商軟銀已經在日本規模商用TD-LTE網絡,其采用的就是20MHz的頻譜和PHS共站建設的模式,目前其用戶規模已經超過百萬人,網絡能力得到用戶的一致肯定。
對于一張嶄新的無線網絡,運營商首先要解決的是覆蓋問題!眾所周知,D頻段相對F頻段的空間損耗多了5~8dB,全網采用F頻段組網將比D頻段減少30%左右的站點,僅此一項就將為中國移動節省上百億元資金。
若再考慮站址、天面租賃,D頻段建設與F頻段相比全網投資將至少多300億元。先采用F頻段升級迅速解決全網覆蓋問題,然后再用D頻段解決熱點區域的容量問題,是中國移動TD-LTE部署的一種科學策略。假如用D頻段新建網絡,中國移動要到2014年才能實現建設20萬基站的目標,將喪失TD-LTE的先發優勢。
雖然當前小靈通占用了F頻段15MHz頻譜,但由于小靈通用戶已經不到1000萬戶,完全可以在技術上將小靈通的頻段壓縮到5MHz之內,給TD-LTE讓出寶貴的10MHz帶寬;而且將來小靈通退網之后,F頻段對TD-LTE的價值將更加凸顯。
同時,F頻段升級比F頻段新建優勢明顯,根據2012年中國移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價格計算,F頻段新建比升級每個基站主設備要貴50%以上,僅設備采購中國移動就要多支出約70億元,再加上部分新建站點無法共站需要重新租賃站址、天面資源,導致中國移動將多支出上百億元。
對于F頻段升級時的容量、功率、優化問題,業界各方已經推出了成熟的解決方案。
F頻段升級中TD-LTE與TD-SCDMA需要保持時隙同步將帶來的容量損失,理論上如果采用3:9:2的特殊時隙,容量會損失大約20%,但如果采用6:6:2或9:3:2的特殊時隙,容量損失幾乎可以減少到忽略不計。
在TD-LTE系統的試驗和商用中,20M小區的總功率為40W即20W/10M的功率譜密度,而現網FA雙模RRU的功率譜密度指標均大于這一標準,在加載TD-SCDMA載波之外有足夠的功率用于加載TD-LTE。
TD-SCDMA和TD-LTE均是同頻系統,兩者的網絡優化具有相同的特點,即同頻干擾導致的C/I降低本身與所采用的制式無關,因此TD-SCDMA和TD-LTE可以實現協同優化。
因此,對于中國移動而言,在4G一期網絡建設中,以快速實現覆蓋為目標,頻段側重以F頻段升級為主,對原F頻段不合理的站點則采用新建方式,D頻段則在合適的區域進行輔助建設,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利用F頻段實現網絡升級具有良好的基礎。2010年,中國移動在TD-SCDMA四期招標中引入F頻段,當期中國移動就已經在標書中明確提出F頻段的設備需支持平滑升級至TD-LTE,即中國移動在三年前就為F頻段升級TD-LTE做好了技術鋪墊。中國移動現網75%以上的基站已支持向F頻段TD-LTE升級。充分利用F頻段,利用現網資源,有利于將已有投資的價值最大化。
中國移動在杭州、廣州、廣東深圳針對TD-LTE網絡建設進行了規模技術課題研究驗證,開展了28個課題的研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為F頻段升級設立的專項課題,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F頻段升級涉及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