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李世鶴,重慶人,曾出任大唐電信集團總工程師,現任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1998年,李世鶴帶領的團隊代表中國向國際電聯提交的TD-SCDMA無線傳輸技術建議被接受成為國際上第三代移動通信無線接入技術三大標準之一,成為我國百年電信史上的首次突破。作為TD技術的奠基人,被大家稱為“中國3G之父”。
好幾年前我就申請退休了,但一直被挽留在這里,我現在的工作更多的是到各地去巡視看有沒有什么問題,現在有數萬人在做研發,技術的進步是我始終關心的。對于TD的一切,對于中國3G的發展,始終是我最關注的。 我這輩子就干了TD這么一件事,這對于我可以說是一輩子的心血。
TD是靠國家“挺”出來的
1994年,我剛調到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當副院長,那時移動通信技術正在興起,美國和日本、歐洲都紛紛推出自己的移動通信研發計劃。中國也在關注這個方向的發展。
正好美國高通開發了一項CDMA的新技術,看到這個消息,我就琢磨中國自己是否也可以搞這樣一個東西,做自己的移動通信技術。那段時間我和一些同事討論了很久,包括不少新技術設想,最后確定了TD-SCDMA這樣一個技術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最后技術方案的確立,還是在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的一個教室里落實的。
但TD的研發過程真的是漫長。郵電部電信研究院專門成立了一個公司進行技術項目的開發,許多人都顯得憂心忡忡,的確,這樣一項自有技術,要從一個紙面上的標準設想,到成為被承認的標準,再到研究發展成熟,并投入商業化,將是一個非常漫長,又極其耗費資金的事情。那個時候真的叫艱苦,由于是國有企業,跟國外電信巨頭的研發經費相比,TD的資金并不算多,大家收入也不高。在研發過程中,也有許多同事選擇離開,但所幸的是,我們最終堅持下來,做出了中國自己的3G技術方案。
在TD最終成為國際3G標準的時候,也是經歷了重重風波。1997年我們在北京香山開會,討論是否把這項技術提交到即將召開的國際電聯大會上,結果許多人都反對提交,認為移動通信是外國人的天下,沒必要去冒這個險。當時我們是做了大量工作,反復闡述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終郵電部領導拍板決定,向國際電聯提交這個技術方案。
但即使到了國際電聯的會議上,依然存在很多問題。1998年11月,國際電聯在英國倫敦召開會議,各個成員組織提交了十多套3G技術方案,從韓國到美國,從英國到日本,幾乎主要的成員組織都提交了自己的技術標準。尤其是代表美國利益的CDMA2000和代表歐洲利益的WCDMA廝殺得不可開交。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中國的TD方案,有人甚至很納悶地說,中國連2G技術都沒有,怎么會做出3G技術方案?這個時候國家牌產生了重要作用,這也是我這么多年一直堅持的觀點:TD要發展,必須依靠國家的力量。
當時,信息產業部專門給各大國外電信企業打招呼,詳細介紹TD的情況,要知道,當時中國市場正在成為全球潛力最大的電信市場,任何一家電信企業都不可能忽視這個地方。在這樣的努力下,最后TD順利成為三大國際3G標準之一,與歐洲的WCDMA和美國的CDMA2000并列。應該說這是國家自有技術的一個巨大成功。
成為國際3G標準這一點非常重要,盡管當時距離TD的實際應用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獲得國際電聯的認可,也增強了TD本身在國家電信體系中的地位,能夠獲得更多被支持的機會。從這一點說,當年在國際電聯上的標準勝利具有重大的意義。
TD不需要讓外國人認可
作為TD的開發者,我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有時候我們的通信產業太看重外國人的意見了。
TD從誕生以來,受到的質疑聲音就沒有間斷過。2008年4月1日開始試商用的時候,就有人發表市場不認可之類的文章。如今,又有人跳出來說TD-SCDMA在技術上還存在技術不成熟的問題,跟國外3G技術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坦率地說,這不是一個客觀看問題的態度,就是炒作而已。
任何一項技術成熟與否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成熟技術。技術永遠是在進步,總是在不斷完善中,等到一項技術趨于完美就該淘汰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通常是10年一代,3G時代才拉開普及序幕。
這里我可以拿GSM與TD進行對比。90年代中國移動上馬GSM網絡的時候,也并不是完全成熟才進行商業推廣,而是不斷在商用過程中進行優化,持續了好多年才逐步成熟。TD網絡優化才多長時間?當然不能要求現在的TD網絡狀況和GSM一樣。GSM網絡剛建成時,接通率也只有20%-30%,當時的GSM不是試驗網,已經是正式的商用網,所以目前的TD網絡狀況是正常的,而且比正常的還要好一些。
與此同時,又有些人認為跟WCDMA和CDMA2000相比,TD最大的劣勢在于沒有成熟應用的先例。對于這個觀點我不敢茍同,誰說TD-SCDMA非得要先在國外應用才能拿回中國大范圍推廣,難道中國人的技術非要讓外國人先認可,我們才能使用嗎?哪有這樣荒唐的道理。
而且從全世界范圍來看,WCDMA和CDMA2000的例子也并不成功。在歐洲,大部分運營商的3G業務都是虧損的。
TD靠什么存活下去?就靠我們自己。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已經足夠大了,在中國推廣TD足以支撐3G行業的發展。不是中國,不是中國移動,GSM哪有今天的地位?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并不是沒有。上世紀90年代,作為GSM的開發者,愛立信自身都非常危險,都到了干不下去的地步。中國一上GSM,馬上給愛立信打了一針強心劑。
我現在可以說,在移動通信上中國是強大的。我們開始了以自己技術為主流的時代。通信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不是簡單的市場經濟。運營商要做什么系統、用什么技術,都是由政府決定的?,F在,TD-SCDMA在國外的推廣也在進行,基本上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想要到美國或歐洲市場,那是不可能的。為什么?原因很簡單,人家有人家的國家利益。美國人有美國的國家利益考慮,歐洲人有歐洲的利益所在,在3G標準的選擇上,你可以看到美國和歐洲就沒有互相妥協,各自選則符合自身利益的標準。
對于TD來說,那種認為要先讓外國人認同TD的觀點不值一提。TD-SCDMA在中國的大范圍推廣將改變中國僅僅是移動用戶數量大的特點,真正樹立中國技術領導市場的新形象。
TD啟動時間太晚
目前工信部已經正式發放了3G牌照。中國移動也開始推廣TD商用業務。但是我還是有自己的一點看法,TD啟動時間如果能再早點就好了。
眾所周知,中國要變成電信強國,最重要的就是在通信領域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產業、技術。而TD就肩負著這樣的使命。對于TD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我一點也不覺得驚訝,畢竟跟它打交道一輩子了。但是對TD的發展還是有遺憾的,如果TD能夠早點啟動,關鍵時刻不掉鏈子,那么現在TD會發展得更好,對中國3G產業將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當然,那個時候的顧慮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涉及上億用戶的移動通信服務,擔心技術不完善造成各種問題,帶來的影響太大。但其實就技術來說,TD本身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什么問題了。主要就是網絡本身優化和調試。但這一點完全可以在商用過程中解決,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TD-SCDMA在2006年就建網了,從那時起如果繼續加大投入就可以支撐商用運作,但2008年停了一年,到今年在工信部的大力推動下,終于迎來了移動通信以自己技術為主流的時代。我可以這么說,如今用中國人自己的技術占領全球1/4的市場這個大方向已經是不可動搖的。
現在中國3G發展的大環境不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下,中國的通信企業仍然在招人,很大程度上與TD-SCDMA的應用推動有關,這也是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十大措施之一。
TD-SCDMA的大范圍應用,將拉動1000多億的市場,對我國的經濟建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研發者的角度,我是由衷地感到高興。不過還是那句話,如果早兩年啟動TD-SCDMA的商用服務,對經濟的拉動效用會更大、更明顯。
11年前,啟動TD這個項目,國家只投了100萬元,因為那個時候TD還沒有上升到國家利益的高度,因此直到2008年上半年,還有“TD將安樂死”的說法存在,其實實質上就是說TD的普及不可能實現或是存在極大的阻礙。
但按現在的情況來看,我敢說TD在中國的普及已經沒有障礙了。因為據我所知,光運營商今年就要投資數百億元建設基站,工信部重大專項辦公室還有大投入。決策問題解決了,整個產業鏈都被激活,市場需求推動,普及的趨勢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