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更好,最好。任何曾經到過電子商店的人,更不用說那些參與設計或者封裝消費電子產業的人,都對產品的營銷定位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一些入門級的產品-評級為“良好”-應該提供一個基本的、成套的功能,盡管這會讓人覺得有些單調。而這一部分產品之外的引人注目的功能,可以用來保留在“更好”和“最好”的產品中,來吸引顧客花費更多錢來購買。
在無線局域網領域,培育諸多可以保持產品在戰略層面上的功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除了技術轉移的簡短過渡期,如同6年前上市的802.11g產品,Wi-Fi和所有基于產品的商品一樣,最終都會定位在“良好”的價格水平上。
市場上曾經出現過有些企業提高Wi-Fi產品的價格定位,如通過不合標準的模式來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率,或者以更低的速率來擴大無線接收范圍,使用戶擁有成對的使用同一家廠商芯片組的兩個產品。不過,這種專用功能的產品并沒有有效地將Wi-Fi產品的價位太高。因此,硬件廠商選擇了通過封裝將其產品差異化,當然這也使得這些廠商處理起來很麻煩(像蘋果公司一樣)。
IEEE通過定義802.11n標準可以有效的解決良好-更好-最好的定位困境。不同于以前的WLAN標準,802.11n草案提供了一種可選模式來控制所需的功能,這樣廠商可以提供不同的硬件配置來實現不同水平的性能要求。
最簡單應用之一是將信道帶寬翻倍到40MHz,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將數據率提高一倍。盡管兩倍帶寬的信道需要更多的功率,進而需要一個更為昂貴的系統設計,但實際上并沒有增加額外的器件相關的成本。其結果是,支持40MHz信道將有可能成為一項基本功能,無需額外收費。
另一種可用的方法是是提高數據流數量,這是來鑒別802.11n硬件的一個關鍵的方法,因為多徑的實現需要多個射頻電路和多個天線。802.11n草案允許多達4個并行數據流。再加上40MHz信道帶寬,可以將數據率從65Mbps-僅比802.11g所提供的最高速率54Mbps好一點-提高到600Mbps。
非常好,不是嗎?
非常好,不是嗎?一切都在確定市場上持續的良好-更好-最好差異化層次。不過事情并沒有如愿的開展下去。
現在的問題是,一個統一的工程標準已經鉛彈般地蔓延到硬件廠商那里,每家廠商都按照對802.11n草案的不同理解將其設備推向市場。到目前為止,這些根據802.11n草案上市的所有產品,都沒有標明性能選擇的頻段。
目前出貨的大部分802.11n產品都是具有兩個數據流、40MHz帶寬的客戶端和接入點,這些產品的最大數據率為300Mbps。不過高端的無線路由器正在上市,該產品最多可以處理三個數據流。單流芯片組主要用于打印機、上網本以及無線手持設備。
目前正在開發的是三種Wi-Fi產品,對應的數據率分別是150Mbps、300Mbps和450Mbps。但這三種產品都被稱之為802.11n草案硬件,而沒有加以區分。這實際上是一種浪費。
一種簡單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產品的最大數據率來區分(如n-150Mbps)。不過也有其他方法。目前重要的事情不是行業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而是現在必須解決。
Wi-Fi聯盟是一個符合邏輯的關注點。這一成立10年之久的非營利組織之前就一直致力于倡導產業共同開展市場計劃。例如,當博通公司(Broadcom)和Atheros在就安全實施市場進行競爭時,Wi-Fi聯盟為此完成了Wi-Fi保護實施的草案。
該聯盟的工作組正在調查廠商關于上述草案-n的興趣。目前,單流和三流的產品已經上市,工作組的壓力是快速出臺解決方案,因為如果沒有這一解決方案的話,三種不同性能水平的產品將會被單一地定位于“良好”等級。而我們知道,僅僅“良好”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