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國科學界泰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上海光機所職工無不懷有一種崇敬之情。幾十年來,王老為我國國防光學工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一系列杰出的貢獻,是我國光學玻璃、光學設計及光學計量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領導者,對我國應用光學、光學工程、光學精密機械、空間光學、計量科學的創建與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回顧建所四十年的歷史,上海光機所的成長與發展同樣得到王老的親切指導與關愛,處處閃耀著王老為我所的激光事業所創造的光輝業績。
開拓建所 為國爭光
自1960年5月激光器問世以來,蘇、美、英、法、日等發達國家在這個新興領域的研究其規模之大,進展之迅速,大大超過了半導體、微波技術初期的態勢。當時,我國在這方面的工作起步并不晚,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即長春光機所)、北京電子所和北京半導體所等單位也用紅寶石及氣體量子振蕩器實現了受激光發射現象。1961年9月,我國第一臺激光器誕生。它的研制成功,在中國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1963年9月,中國科學院召開受激光發射工作會議,王老等科學家高瞻遠矚地看到了激光問世及其應用所展示的強大生命力,從國家發展需求和世界科學發展趨勢考慮,首先提出了“加強受激光發射研究,建立專門研究機構的若干建議”,以后又經黃武漢、鄧錫銘等科學家的積極努力,多方呼吁,得到了國家和上海市領導的大力支持,終于在1964年5月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分所(即上海光機所的前身),王大珩兼任該所所長。
建所不久,作為第一任所長的王老與所領導班子成員一起,帶領全所科技人員集中主要研究力量,開展了以大能量激光和大功率激光為中心任務的各項單元技術和總體裝置的研究,采取邊籌建邊工作的方式,在科研工作上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良好的開端,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上海光機所成為我國激光科學技術和造就激光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
科學評議 明確方向
“文革”結束以后,我國科學技術事業迎來了又一個春天,上海光機所科研形勢喜人。面對這樣好的局面,如何評價這個所,所的研究方向是否確切,這將直接關系到所的發展前途與對國家的貢獻。
1982年4月,王老作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帶領學部認真分析了上海光機所的現狀,從國家需求出發,對上海光機所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全面評議。
王老精心指揮,認真組織評議工作,邀請了全國光學方面的學部委員、相關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院部和上海分院領導共50余人,云集上海光機所。回憶當時評議的嚴肅、認真、科學的態度是建所以來從未遇到過的。
王老親自向所領導宣布評議結果:“肯定上海光機所已經建設成為我國激光科學技術的重要研究基地”;“強激光方面力量最強,基礎較好,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意上海光機所的研究方向以強激光研究為主,發展激光物理和新型激光器及其應用”。
這次評議給上海光機所的全體職工以極大的鼓舞與鞭策。按照((評議報告))的要求,在以后的十余年中,上海光機所相繼建成了用于激光聚變研究的“神光”裝置和用于激光分離同位素的激光與光學系統,開展了新型激光器件與技術、光存儲技術和光學新材料的探索,在激光等離子體物理、X射線激光、量子光學、激光光譜學和非線性光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做出了一批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研究成果,顯示了上海光機所在前沿基礎研究和激光工程技術方面的實力。王老親自組織的這次評議,為上海光機所健康持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卓越領導 “神光”顯威
眾所周知,“神光I”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又稱激光12#裝置)和“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實驗裝置的建成是我國激光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成就,使我國成為少數具有激光聚變實驗裝置的國家之一。“神光Ⅱ裝置”的建成標志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研究能力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對我國國家安全和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王老是一位杰出的戰略科學家,在“神光”裝置研制中發揮了卓越的組織才能,他善于領導組織科技創新計劃和大科學系統工程,團結激勵大批英才共同奮斗。
在進行“神光I裝置”的研制中,王老等老一輩科學家,勇于創新,敢于實踐,采用跨系統、跨部門的聯合,還以簽訂項目承包協議書的形式來確保任務的完成。
1986年,在王老和王淦昌二位科學家的共同倡導和推動下,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領導的指導下,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成立高功率激光物理研究實驗室,以后更名為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實行部門、相關應用和研究單位組成的管委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從而更有利于促進研究工作快出成果并投入應用。
1989年,在王老和王淦昌、于敏三位科學家共同提議下,激光慣性約束聚變得到國家高度重視,在國家“863”計劃中立項,成立了相關主題。
王老知識淵博、思路敏捷、謀略出眾。在他擔任聯合實驗室一、二、三屆管理委員會的顧問期間,對“神光I”、“神光Ⅱ”和“神光Ⅱ”九路裝置的建設和運行作出過許多重要指示,為這些裝置的成功建成和出色運行有著卓越的貢獻。
今天,一直得到王老關心和指導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研究、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科研基地型研究所。飲水思源,對一直指導、關愛我所的王老,我們無比尊敬。我們將以實際行動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精神,不斷勇攀科研高峰。
在王老從事科技工作68周年暨九十誕辰時刻,我們衷心祝愿王老健康長壽,幸福快樂。
——選自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王大珩》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