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作為全球頭號制造業大國的地位早已成為常識,然而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全民熱情激發之下,2011年中國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之冠,不出所料地震撼了全球市場。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達到18.19萬件,比上年增長10%,創歷史新高。2011年美國、日本、德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占全球總量的58%,但中國是專利申請數量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2011年的專利申請數量比2010年增長了33.4%。
企業方面,中興通訊、松下、華為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排名全球前三位。其中中興通訊提交國際專利申請2826件,排名第一位;松下提交國際專利申請 2463件,排名第二位;華為提交國際專利申請1831件,排名第三位。美國高通公司提交國際專利申請數從2010年的第三位下降至第六位。
“通信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專利申請數量的龍頭行業,中興和華為在全球的崛起離不開對技術的長期投入。展訊在技術上的投入力度從創立之初到現在都是非常大的,我們憑借持續不斷的創新,利用先進的技術給無線終端手機廠商提供低成本解決方案,以滿足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需求,希望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讓全世界都能享受自由溝通的快樂。”在位于上海張江的展訊中心總部大樓一層的集成電路科技館中,展訊通信CFO高曉寧充滿自信地對《首席財務官》雜志表示。
持續投入
1985年7月,七位有識之士聚集在圣迭戈Irwin Jacobs博士的家中醞釀著一件顛覆全球通信領域的歷史性事件,最終他們決定創建“QUALity COMMunications”,這就是20年后全球電信業中最耀眼的標準制定者——高通公司。
事實上,過去十幾年中國進口最多的不是石油,而是半導體芯片,美國出口最多的也恰恰是半導體芯片,隨著三網融合的啟動以及全球信息化發展進度,半導體芯片的需求還會是一個持續增長。不起眼的智能手機價格不低于電視,銷量大、增長快、變化快的終端市場利潤豐厚,幾乎吸引了所有大型半導體公司爭分蛋糕,令芯片服務商趨之若鶩,其中既有后來者居上的跨國巨頭高通、博通、邁威爾、聯發科半導體芯片領先的公司,還有英特爾、英飛凌、瑞薩、德州儀器、飛思卡爾、三星等老牌半導體制造商。然而為手機終端制造商提供芯片技術和設計服務的手機市場升級快、淘汰率高,競爭尤為激烈,隨著手機芯片的白熱化競爭,手機芯片領域生存所需要的資金、規模、運營能力和技術門檻隨之不斷攀升,對寬帶、應用處理器技術、無線連接、軟件、射頻和系統整合等技術的要求更是水漲船高。
展訊通信以Turnkey -交鑰匙的方式提供解決方案,整合了高集成度、低功耗的芯片組,客戶化的軟件和參考設計,幫助客戶開發功能豐富的終端產品,降低開發成本、縮短產品上市周期。“近年來手機芯片領域整合不斷,對于參與的競爭者們而言技術門檻更高和挑戰性更強,隨著德州儀器、飛思卡爾等老牌供應商相繼淡出手機芯片領域,高通、聯發科以其新的知識產權及商業模式上的優勢,占據市場成為新型手機芯片供應商。以后發優勢制勝,展訊通信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在多個技術領域超越競爭對手。同時立足國內,貼近客戶,以全方位的優質客戶服務和高性價比的全套手機方案贏得客戶的信賴。”高曉寧認為展訊通信的精妙定位奠定了其成功的基礎。
作為中國領先的手機芯片供應商,從全球產業鏈分工的角度來看,中國手機如何擁有更多話語權?那就是讓中國手機制造企業自己掌握核心技術,而不是只生產代工產品、山寨機,進而擺脫被壓制在行業微笑曲線制造底端的困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對寬帶、射頻等手機產業鏈的終端要求更為苛刻。“目前手機的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我們必須迅速掌握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動向,為此我們把技術支持中心直接設立在重點客戶那里,和客戶黏在一起,迅速掌握一手信息,實時更新,拿出具有市場說服力的芯片和解決方案。”在高曉寧看來,國產手機從當初每一顆芯片都靠進口,到現在攻克復雜的芯片技術進而領先競爭對手,這些進步離不開對技術投入的長期堅持。
中國移動提出今年要爭取實現銷售7000萬臺~8000萬臺手機,超過一半的機器是智能機。中國移動用戶達6億多,有統計顯示60%以上的換機用戶會采用 3G智能手機。據中國移動預測,2012年TD-SCDMA制式手機有望超過150款,并將陸續推出多款中高端明星機型,普及型智能終端的數量也將大幅提升,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全球認可的3G標準之一。TD手機在頻譜利用率、對業務支持的靈活性、頻率靈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獨特的智能優勢,可以減少用戶間干擾,從而提高頻譜利用率。
據透露,2012年5月25日中國移動終端公司二季度TD手機招標,展訊8810智能機方案、8800G功能機方案成為這次招標的最大贏家。對于此次手機招標,不少廠商感嘆中標艱難,中國移動總共采購TD手機七款,而參與的廠商有十幾家,平均每個廠商中標概率不到一款。那么剛剛在手機業崛起的展訊通信何以躋身于產業最前沿的全球3G/4G通信基帶芯片研發生產企業,并有多款手機成功中標?
從2001年硅谷成立到2007年6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展訊通信的主營業務一直聚焦在移動通信終端芯片的研發生產,特別是在2.5G/3G/4G 基帶芯片、射頻芯片等領域擁有技術領先優勢,其中2004年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個TD-SCDMA/GPRS/GSM多模基帶芯片,GSM/GPRS核心芯片系列榮獲了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之所以多款手機中標,是因為絕大部分的TD手機設計和制造商都是我們的客戶,絕大部分報給中移的手機都是用展訊平臺的。過硬的研發技術、高性價比的方案和穩定的軟件平臺是贏得中標的關鍵。”高曉寧表示,目前展訊通信的1400名員工中90%都是研發人員,“強大的研發力量一直是我們的核心優勢。我們的客戶是全球手機制造商,包括像三星、HTC等這些一線品牌的手機客戶。推出更高技術性能的、更穩定的產品,派出技術最強的工程師到一線去支持客戶,這是我們走好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國際化布局
“展訊通信是一個半導體機載芯片設計公司,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TD-SCDMA中,市場份額超過50%。”展訊通信CEO李力游是中國通信領域富有傳奇色彩的“技術派”,力挽狂瀾,他將曾經連連虧損的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億美元的跨越。更具標志意義的是,2009年展訊通信研發成功了世界首顆射頻多模單芯片,被三星手機采用。李力游博士表示,三星選擇展訊基帶平臺,這充分證明了展訊在不斷發展的智能手機市場中的地位與產品成熟度,這是中國手機芯片廠家第一次成為全球TOP5手機制造企業的供應商。
目前展訊通信80%的產品銷往海外,顯示出鮮明的國際化特征,加速布局海外成為展訊通信當前最緊迫的戰略之一。
2012年3月14日展訊通信與印度最大的手機品牌制造商——Micromax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根據協議,展訊投資1000萬美元,成為 Micromax首選手機芯片供應商之一。兩家公司將通過聯合研發,提供多功能創新產品系列,共同致力于研發最新創新產品,以此提高主要市場份額。以其獨特創新的特點快速占據了印度乃至全球的手機市場。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全球手機廠商市場份額報告,Micromax是全球第12大手機制造商,每季出貨量超過400萬臺。目前擁有超過60個手機型號,覆蓋雙卡手機和3G Android智能手機,產品影響力覆蓋印度、孟加拉國等南亞區域和阿聯酋、沙特阿拉伯等中東區域,甚至遠達巴西。
這對于展訊來說充滿了吸引力。李力游表示,與Micromax合作有助于展訊擴大在新興市場的版圖,確保研發產品緊密貼合世界領先品牌的需求。向客戶提供價格實惠的創新產品,和展訊的合作將為Micromax的產品實現功能定制,滿足本土化需求,加快產品上市周期,在低成本平臺上進行創新。
為支持海外布局,展訊通信圍繞研發這個軸心,在美國的圣迭戈和中國的上海、北京、天津、成都等地建立研發中心,雖然從傳統的財務特征上看,研發型企業屬于典型的輕資產公司,但高曉寧深知進行全球性布局投入的人力成本非常大。“為了支持研發的順利展開,展訊通信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比例為17%~20%。研發往往是未雨綢繆,各部門全力支持,這個產品還沒研制出來,就要想到下一個研發產品。貼近市場、貼近客戶,今年做好3G、4G產品,第一時間把客戶的需求設計到產品中去,這是我們最強的優勢,對于這些CFO要把好預算關,了解研發,對研發項目做好充分評估。在全面了解研發業務之后,做好后備的資金支持。而這些有依賴于展訊通信穩定的業績增長,使我們有充沛的現金流為研發源源不斷地輸血。”
力挫渾水
令全球投資者印象深刻的是,在去年年中美國渾水公司展開的第一波震撼美國資本市場的中概股做空浪潮之中,展訊通信可以稱得上是唯一全身而退的中概股公司。
回顧去年6月份力挫渾水的過程,高曉寧記憶猶新。展訊通信在6月29日凌晨被渾水公司質疑,長達七頁的公開信要求展訊解釋,2010年展訊在中國內地增長情況以及某些產品銷量、運營現金流賬戶突然高速增長等問題,這些異常可能進行了財務造假。這次質疑的焦點主要集中于展訊通信提交的2010年和2011年的財務數據存在重大的財務表述風險,同時渾水聲稱已經做空該股。公開信發出后的半小時中,展訊通信股價暴跌34%。但后市股價快速拉升,截至當天收盤,下跌3.54%。遭受質疑之后,李力游和高曉寧火速召開針對投資者的電話會議,逐一回應渾水公司的15條質疑,表示沒有一條是有事實依據的。最終展訊通信當天成功實現V形大逆轉,將跌幅收窄至3.54%,同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也果斷對其“力挺”。
時隔一年后,高曉寧回憶這段經歷時表示,“其實當時渾水公司質疑的時候,正處于季報沉默期,所以我不能發表過多言論。作為CFO從展訊成立之初就加入,使我對公司的各個業務層面了如指掌,并非像少數長期在華爾街專職做投資者關系而對任職的中國公司知之甚少的CFO,因為不了解,所以他們對做空機構的質疑無法提出強有力的有事實基礎的辯解。同時值得慶幸的是,公司上游的業務往來對象都是像臺積電這樣有信譽的大型公司,下游也比較容易做調查核實,整個產業鏈相對比較開放。渾水的質疑信剛一出來,就有很多分析師和機構投資者力挺我們。”
在談及經驗和心得時,高曉寧感嘆道,“作為美國上市公司的CFO,要善于和好消息、壞消息打交道,無論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如果有必要,都要及時傳遞給投資者,千萬不能只報喜不報憂,這樣和投資人之間建立信任,也會讓自己更為主動。在反質疑的那段日子里,我24小時開機,以便和處于不同時差的投資者溝通,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之所以能排除非議,除了公司團隊和投資者的力量,更為關鍵的是公司的業績真實,以真實的數據和事實說話,身正不怕影斜,底氣自然就足。”
塵埃落定之際,渾水公司創始人布洛克在接受彭博社電視采訪時表示,公開信導致展訊通信驚魂一跌,但公司管理層立即給予了有效回應,能夠在所有質疑的問題上提供較為滿意的答案,這說明是渾水誤將疑點當危險信號,隨著所列示問題的公開回復,公司的透明度獲得提升,股價自然也要上漲。
為了更強有力地彰顯公司的投資價值,同時也為了提高現金使用效率,去年展訊通信兩次宣布回購其在外的流通股。高曉寧對此表示,“穩定的經營業績讓展訊通信自身擁有數億美元的現金,股票回購是有效利用手中現金的一種方式,同時也符合長線股東的最佳利益。”
在中國概念股遭受一系列封殺之后,美國保險公司對中概股公司的高管責任險保險費大幅上漲,而展訊通信卻享受到了微調的待遇,這從另一個側面也顯示了整個市場對展訊管理層和董事會的信心。
在應對渾水過程中,展訊的管理層也紛紛拿出真金白銀來增持公司的股票,為此高曉寧甚至把美國的房子賣掉也在所不惜,“因為我們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職業經理人,而是把展訊的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
半導體世家出身的高曉寧,雖然沒能像設計出中國第一款存儲芯片的父輩一樣從事技術性工作,但從小就經常在父母工作單位的半導體超凈間里穿著防塵服寫作業的她,對半導體領域耳濡目染地有著濃厚的感情。而赴美留學并從事會計和審計工作五年后,恰逢2001年展訊通信剛剛成立,也許是半導體的情結使然,最終高曉寧選擇了進入現今最大的半導體市場——手機通信行業,“我們希望秉承持續的技術創新實力,希望未來能為中國手機打造更多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