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內4G牌照早已發放,但李進良教授卻觀察到,由于中國電信大量建設1850—1880MHz頻段4G LTE FDD網絡,對中國移動所建1880—1900MHz的TD-SCDMA網絡在多省受到LTE FDD信號的嚴重干擾。
【IT時代周刊新媒體中心編者按】去年二月時,國內三位知名電信專家李進良、金履忠、丁守謙聯名發表《致各級領導及仁人志士有關發放4G牌照的公開信》,呼吁以自主創新的TDD-LTE 4G標準一統華夏,平分天下建議全國3個運營商都只發放TDD-LTE一種牌照。甫一推出立即引起各方極大關注。之后我們即邀請了上述幾位知名專家就此話題開辟專欄,對4G牌照等話題繼續延展。如今國內4G牌照早已發放,但李進良教授卻觀察到,由于中國電信大量建設1850-1880MHz頻段4G LTE FDD網絡,對中國移動所建1880-1900MHz的TD-SCDMA網絡在多省受到LTE FDD信號的嚴重干擾。如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惡果。于是在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后,寫下此篇文章。
1、前言
近期,由于中國電信大量建設1850-1880MHz頻段4G LTE FDD試驗網,發現對中國移動所建1880-1900MHz(以下簡稱F頻段)的TD-SCDMA/TD-LTE(以下簡稱TD)商用網在多省產生嚴重干擾。及早發現問題這是好事,如若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惡果。我們曾在2013年所開辟的《關于4G專家們有話要說》專題中發表了網絡規劃設計專家郭東亮寫的《從電磁輻射與干擾角度看中國4G不宜上多種體制》一文指出:“中國3G網絡同一業務區有多家運營商競爭,有多個技術體制并存,運營商的無序競爭造成了基站選址難、重復建設等問題,一方面網絡設計難度增大,最終設計結果欠佳,覆蓋漏洞增多,容易因網絡覆蓋不良導致輻射和干擾增加;另一方面造成電磁環境污染,影響民眾健康。雖然政府會給不同體制劃分不同頻段,但是,鄰頻干擾、雜散輻射、互調和交調輻射存在,由于頻帶散布廣使得終端接收機無法濾除。多種4G體制下無線環境的干擾劇增,遠超過單一體制。增多了不同體制基站之間、基站和其它體制手機之間、不同體制手機之間的干擾。干擾種類和來源多了,干擾電平增加,為實現高速上網,終端唯有加大功率,加重人體輻射。”今天的現實證實了科學的分析與我們的憂思。
2、中國的3G/4G頻率規劃
在分析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國內的頻率規劃。我國依據ITU IMT-2000相關的頻率規劃,按照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結合無線電頻譜的實際使用情況,對我國第三代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進行了頻率規劃,于2002年10月23日發布了《關于第三代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規劃問題的通知》(信部無[2002]479號)
主要頻分雙工(FDD)方式與時分雙工(TDD)方式工作頻段如下表
國家主管部門2009年發放3G牌照、2013年發放4G牌照前后在TDD頻段上,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分配情況如下:
中國移動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共計帶寬130MHz
中國聯通2300~2320 MHz、2555~2575 MHz,共計帶寬40MHz
中國電信2370~2390 MHz、2635~2655 MHz,共計帶寬40MHz
由于4G的LTE-FDD牌照尚未發放,因此其頻段還未具體分配。
3、不當的處理方法
為消除LTE FDD1850~1880MHz下行頻段對現有F頻段1880~1900MHz TD 商用網絡的干擾,中間需要提供5MHz的保護頻帶。有單位提出,5MHz保護頻帶由TDD側提供,即退出現有的1880~1885MHz頻段,而將已經建成的商用網絡和終端縮窄為1885~1900MHz,即將原有20MHz帶寬壓縮為15MHz;同時TDD對應頻段要提高射頻指標,我認為不當。下面具體分析其所造成的嚴重問題:
3.1、對TD 網絡的影響
如果LTE FDD使用1850~1880MHz作為下行發射頻段,按照3GPP的標準和實際設備實現情況,在1880~1900MHz的TDD頻段內的雜散約為-13dBm/MHz。而對于被干擾的TDD系統,底噪通常在-109dBm左右。即使允許靈敏度惡化3dB,也要求隔離度達到96dB。在保守假設FDD和TDD系統的有效天線增益分別為10dB的情況下,需要的空間隔離為116dB。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需要的隔離距離約為8km。當距離小于該值時,會出現嚴重干擾甚至阻塞。而當前FDD的選址與TDD都是在相同地理區域內共存,甚至有大量的共址基站。TDD系統將全部癱瘓。為了保證正常通信,需要對現網的所有支持F頻段的設備進行升級或替換。
從2009年TD-SCDMA正式商用,經過五年建設,中國的TDD用戶已突破兩億,TD-S和TD-LTE基站到2014年底均要達到50萬個。初步估算,中國移動已建及已購200萬左右個F頻段RRU需全部報廢,將造成200多億元巨額的直接經濟損失。此外,還需要再花相等巨額投資定制更換相同數量新規格RRU,為此需重新制定技術規范,設備廠家重新進行方案設計、試制、測試,發貨運輸,重新安裝,重新進行網絡優化等等環節,一個也不能少,周期預計至少推遲一年以上。同時,更換RRU需要中斷業務,影響業務感知,如果全面整改完成,預計網絡還要一年后性能才能穩定。 基本等同于重建全部TDD網絡,來之不易的TD-SCDMA良好發展局面及全力以赴贏得的TD-LTE先發優勢將付之東流,必將嚴重打擊國家全力發展TDD的信心和節奏。
3.2、對TD-S終端的影響
如果TDD頻段退出現有的1880~1885頻段調整縮窄為1885~1900MHz,那么終端設備射頻前端模塊濾波器等器件的規格需要調整性能需要提高?,F網兩億多部存量終端能否保持正常的用戶體驗,需進行全面測試和系統性評估。再者退頻將導致TDD網絡很長一段時間處于更換設備調整優化的狀態,使得現網兩億部TD手機用戶服務質量嚴重下降,弄得不好若嚴重影響用戶體驗,還可能造成手機的大量召回。
3.3、對TD-LTE國際化推廣的影響
F頻段是目前覆蓋性能最佳的TDD頻段,若將實際可用F頻段原本20MHz帶寬縮窄為15MHz,則表明政府資源傾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產業鏈會認為TDD不再是發展重心,而動搖產業鏈各環節的信心和發展積極性。同時,也會在國際上對TDD形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利于TD-LTE的國際化推廣。中國是TD-LTE市場的風向標,全球移動通信產業界都在看中國。中國的TDD頻段規劃給FDD讓路,會導致外界誤判中國政府對TDD的支持力度大大降低,直接影響中國政府及相關企業全力打造的TDD產業先發優勢。而國內還面臨1900~1920MHz被PHS長期占用的窘境,若保護頻帶由TDD側提供,則TDD低于2GHz的優質低頻譜資源實際僅余15MHz。國內頻譜規劃政策在短期內的頻繁變動,將對產業鏈產生嚴重影響,更不利于給TD-LTE國際化樹立正面示范。
此外國際上還有另一種趨勢值得注意,近期。日本DoCoMo聯絡多家FDD運營商,在3GPP標準會議上力推將TDD作為FDD載波聚合的第二載波的全下行提案,如若成立,大量TDD頻譜可能被用于FDD的補充,但卻不使用TDD技術,這將導致TDD產業的全球拓展也面臨著巨大的頻譜壓力。若中國在TDD頻段規劃和使用中,不能對TDD利益給與合理保護,對TDD產業的全球拓展和規模應用將帶來嚴重威脅。
4、另一種恰當的處理方法
為了加強無線電管理,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有效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保證各種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進行,1993年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頒布128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在第四章 頻率管理中第二十五條規定:
對依法設置的無線電臺(站),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當保護其使用的頻率免受有害干擾。處理無線電頻率相互有害干擾,應當遵循帶外讓帶內、次要業務讓主要業務、后用讓先用、無規劃讓有規劃的原則。1880~1900MHz頻段已在2009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分配給中國移動用于TD-S和TD-LTE商用網絡,而1850~1880MHz雖由ITU規劃為FDD Band3下行頻段,但國內尚未正式分配。因此,建議主管部門堅決維護國家頻率管理政策的嚴肅性和一致性,嚴格按照無線電管理條例“后用讓先用”原則,優先保證先用的F頻段的正常使用,只要把后用的FDD頻段的下行1875~1880作為保護頻帶,并維持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頒布的相關設備的射頻指標規定,就可以免除其產生的有害干擾,而避免上述嚴重問題。
【IT時代周刊新媒體中心編者按】本篇文章反映出被稱為“TD鐵人”的李進良教授的憂思。一直以來,無論是中國電信,還是中國聯通,均認為從產業鏈到網絡升級,LTE FDD制式都是最理想的選擇。李進良教授的文章則帶給讀者這樣的思考,從目前電信運營商的4G策略看,已經明顯脫離了市場發展的規律和節奏,因此需要產業鏈各方的逐步改進。例如,運營商不同4G網絡間的融合與共享、大力推進國外LTE-TDD網絡的建設和使用,鼓勵廠商多推TD終端等等。
本文由李進良授權IT時代周刊新媒體中心首發。李進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級高工,知名通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