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捍東,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1973級校友、西安恒達微波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
他一生與微波結緣,“干一行愛一行”是他說的最多的話。雖年過花甲,但他初心未改,為我國航天事業貢獻力量。
與微波結緣
青年時期,伍捍東入藏當兵,一當就是三年。三年的艱苦生活磨練出他強大的意志力和艱苦奮斗的精神。1973年,伍捍東憑借自己扎實的基本功爭取到了去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微波技術專業學習的機會。從那時起,他便與微波結緣,有了一生從事微波技術研究的夢想。
大學時期,伍捍東憑借超強的邏輯能力和自學能力,成績名列前茅。每次上課之前就把課程熟讀于心,老師稍加點撥,便能運用自如。畢業后,伍捍東被分配到了209研究所。工作期間,他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刻苦鉆研、精心實驗,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為他今后創業打下了基礎。
技術沒有止境,更不會停留
1993年,伍捍東創立了恒達微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達微波”)。從2003年開始,恒達微波參與了神舟五號、神舟八號至神舟十一號、天宮一號、天宮二號、 天舟一號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研制任務,是陜西省首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恒達微波的展覽室里,伍捍東一件件的展示著自己的作品、專利,臉上的自信溢于言表。在他看來,恒達微波更像是傳承微波技術的學校。公司里,員工不論職位高低,見到伍捍東更愿意親切地叫他一聲“伍老師”。
二十年前,中國準備將國外的先進設備國產化。伍捍東接到了當時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將用于氣象雷達的計數器保護開關國產化。伍捍東在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一步一步計算,耗費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0.65dB的設計,但國外的標準是0.5dB,意思是在測量一百公里時也只有幾米的誤差,但是由于微小的差距,國外不同意國產化。不服輸的伍捍東繼續鉆研,又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用中國制造的零件,完成了標準化的設計。
九十年代初,廣電總局在研究微波傳輸電視發射系統,需要進口美國產的高幀率全像天線。由于天線頻率不同,需要重新做,大概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完成。這時,伍捍東站了出來,從毫無思路到設計完成,如行云流水一般順利,這完全得益于他對微波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多年積攢的經驗。產品不僅減少了成本,還大大縮短了制造時間,質量比國外還要高。他的成功無疑向國外展示了中國的科技實力,為國爭光。
談到對科研技術的看法,伍捍東說,技術沒有止境,更不會停留,我們一定要創新、創造,只有不斷地完善和優化技術,才能創造出質量更高、技術更新,屬于我們自己專利的產品。
寶刀不老,鋒芒依舊
已經六十九歲的伍捍東每天堅持做研究、學知識、指導員工工作。“公司里有加工車間、研發車間、實驗室,是學校指定的實踐基地之一,北理工的學生每年都來這里實習。”
伍捍東帶領走訪團參觀公司,興致勃勃地講述著產品研發、設計、制造的故事。他的辦公室有一排裝滿了書的書架,他說辦公室是一個可以靜下心來學習的地方,自己每天在這里心無旁騖地學習,很充實。他的同齡人已經開始閑適的生活,伍捍東卻用大把的時間來學習,投入到自己畢生的事業中。他說這一切都源于對微波的興趣和熱愛。
伍捍東的一生都在為微波事業而奮斗,他希望在校生能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學好一門手藝,學精、學透,要有敢于鉆研、敢于設想、敢于實踐的精神,絕不能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