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以下簡稱TD)試商用打開了中國的3G大門,讓中國的老百姓體驗到了豐富多彩的3G業務。如今,距離4月1日TD正式放號試商用已有半年之久,二期TD網絡建設也在穩步推進,人們不禁要問在半年的試商用過程中,TD的表現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亟待改善?LTE將于何時商用?TD在LTE商用之前是否還有足夠的時間來促進網絡與業務的成熟?在即將大規模啟動的3G網絡建設中,三大運營商又應如何推進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
在10月15日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主辦的“3G在中國”2008全球高層論壇上,中國科學院教授候自強與來自政府、國外運營商和設備商的專家進行了精彩的對話,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曹淑敏、沃達豐(中國)有限公司中國首席代表夏浩、諾基亞西門子通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無線解決方案銷售管理總監陳偉寧、華為中國區無線MKTG總工張海、大唐移動副總裁楊家軍就上述問題各抒己見,共同探索我國3G產業的發展與未來。
TD試商用
網絡覆蓋、手機質量問題突出
侯自強:我用過兩款TD手機,其中一款是中興的雙模雙待機,實現基本功能都沒有問題,但雙模雙待的目的是什么?因為現在TD網絡覆蓋不太好,所以,雙模雙待機在找不到TD信號時總在調整,對電池的消耗也很大。在這一點上單模手機與雙模雙待機不同,單模手機在找不到TD網絡時會自動轉到GSM網絡上。
此外,當前許多廣受歡迎的互聯網應用都需要下載客戶端,而TD手機卻不支持這一功能,至少我用過的兩款都不支持,致使許多業務無法使用。因此,我認為手機質量的好壞、功能的豐富與否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數據應用,如果手機無法下載客戶端,用戶體驗將會很差。這一點應引起TD產業的重視,以避免被邊緣化。但不管怎樣,TD已經商用了,而且很好的消息是HSDPA表現不錯。
現在有些人對目前的TD投資規模表示不理解,認為既然要發展TD,就應該減少對GSM的投資。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中國移動的投資策略,因為現在每月新增2G用戶700萬戶,能夠實現很好的投資回報,所以沒有理由不發展。目前,我國還未完全實現2G網絡的覆蓋,2G在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等邊遠地區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目前,中國移動對于TD的促銷策略是送手機、減話費,用戶也普遍欣然接受。但從長遠來看,用戶從2G遷移至TD網絡的驅動力并不強。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最近提出“三不原則”來加速用戶的遷移,即不換號、不換卡、不需要到營業廳辦理。這對于用戶是非常方便的,但運營商的利益是否會受到影響呢?因此,關鍵還在于業務拓展。
請大家談談使用TD產品的感受,如果沒用過也請談一談所了解的情況,以及如何看待目前的TD投資問題。
曹淑敏:我用的是中興的雙模雙待TD手機,是中國移動第一批采購的六款TD手機中的一款,基本功能都沒有問題,包括打電話、發短信或彩信、網頁瀏覽等,我經常通過TD網絡點擊視頻、使用移動互聯網業務,感覺還不錯。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網絡覆蓋不夠,以及其他一些偶爾出現的小問題,比如死機,我用的過程中可能死機三四次,有時還會出現短信發出去以后很長時間沒有反饋的情況。但總體上我覺得可以接受、能夠使用,而且中國移動第二批采購的TD手機在質量上有了明顯的改善。關于是否支持客戶端下載,這與手機操作系統有關,奧運會之前有5款TD手機是支持的。
在GSM與TD并存以及如何分配投資的問題上,我認為網絡并存和投資并不一樣。目前,2G網絡的覆蓋范圍仍在擴展,用戶數也在快速增長,去年就新增了1億用戶,話務量也增加了50%。所以,即使是基本的話音業務,其本身增長就應該滿足。
至于TD的投資節奏,我認為是適當的。到明年TD二期試驗網建成之后將覆蓋38個城市,也就是實現對大中城市的覆蓋,而且今后肯定還會繼續擴大覆蓋范圍。至于投資比例我不好說是否合適,就像中國移動所說的,從芯片、終端這些最薄弱的環節,通過以運營商為龍頭把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隨著網絡覆蓋的擴大和網絡優化,提高手機終端的質量,實現對HSDPA業務的支持,會呈現一個自然的發展,而且網絡容量和用戶數都會增加。
夏浩:我們在公司里也有兩部中興的TD手機,使用后感覺網絡覆蓋還不是很好。同時,我們也試過用HSDPA數據卡上網,感覺速率還不夠快,與EDGE差不多。
關于投資問題,從運營商的角度看,實際上網絡投入只是成本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運營成本,這部分所占比例非常大,特別是手機補貼的投入成本幾乎與網絡的投入成本相當,如果TD手機價格過高,就會影響到整個的運營。在低ARPU的國家,手機補貼很少能夠成功。因此,TD發展不單單要看CEPEX,還需重點關注運營成本。
張海:我的一位同事表示TD數據卡比較好用,感覺比EDGE好。另一位同事認為TD手機還是存在質量問題,經常死機。由此可見,手機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瓶頸。
陳偉寧:我周圍也有很多朋友、同事在用TD數據卡和手機,有朋友反映數據卡基本上還可以,但覆蓋不好,經常需要撥打兩三次才能接通。因為現在用戶比較少,可能今后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網絡質量會好一些。
楊家軍:平時我們都是用兩張卡:CDMA卡和HSDPA卡,特別是采用了HSDPA以后,在網絡覆蓋良好的情況下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便利性。實際上,包括TD網絡和TD手機都在不斷發展和成熟。中國移動在4月1日正式放號試商用后推出了兩批手機,第一批約有六七萬部,第二批共21萬部。雖然第二批手機也有一些小問題,但在質量上明顯要比第一批好很多。]]
從3G到LTE
時間窗口加速網絡業務成熟
侯自強:今天的會上有一些演講者對LTE的商用時間進行了預測,基本上是在2011、2012年左右。LTE商用加速主要是因為它與WiMAX技術十分相近,WiMAX產業化所付出的努力實際上是給LTE掃平了道路。對于3G向LTE過渡的問題,我感覺存在一個時間的窗口,希望聽聽大家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另外,今天中國移動講了核心網融合的問題,諾西談到了HSPA的問題,如果未來3G的主體業務將接入移動互聯網這個前提成立的話,運營商還有沒有必要自己專門建一個核心網,然后用RNC放到互聯網上去?
陳偉寧:我們認為大約從2010年可以開始LTE網絡部署,今年諾西已經開始LTE硬件供貨。但是考慮到終端的普及,其真正大規模商用也許要到更晚一些的時間。
諾西一直在全球進行網絡統計和數據流量跟蹤,其實在2006年7月份之前,整個3G的增長速度是比較緩慢的,之后隨著HSDPA的成熟和大規模商用,到2007年7月這一年的時間中,數據流量增長最快的運營商大概漲了8倍,然后從2007年年中到2008年7月份,數據流量大概增長了5倍。網絡數據流量的快速增長和扁平化包月費率給運營商帶來了挑戰,如何提高網絡承載效率、降低數據承載成本成為當務之急。因此,諾西一直致力于推動扁平化網絡結構的發展,目前,3GPP R7已經接受了I-HSPA的扁平化結構。
曹淑敏:需要注意的是,規模商用與部署不同,部署的含義有很多,建一個小范圍的試驗網也是部署。我國對于LTE技術試驗也制定了時間表,即從2010年開始考慮規模試驗。所以,從實際成熟到規模商用,其實到2012年我覺得都不算保守了。
我認為對于一項技術還是有客觀判斷的時間,當然從廠家的角度包括業界去推動LTE是對的,其實是為產業發展規劃了一個前景。而且,大家希望LTE早一點成熟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LTE的成熟,我認為LTE大規模商用的時間不會太早。即使3G在中國啟動得不是特別早,但還是有一個足夠的時間窗口來發展網絡和業務。
楊家軍:從全球范圍來看3G和4G的發展應該相對客觀一些,WCDMA已經比較成熟,也有了豐富的業務應用,但同時我們也看到,GSM仍在全球大規模地建設。也就是說,并不是當技術更新換代時,與傳統技術所對應的產品和應用就沒有了市場意義。因此,我認為TD在3G市場上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TD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典范,雖然比WCDMA的商用時間晚了一些,但是從應用來講,TD并不會比同時代的其他技術晚,因為技術是通用的。那些在韓國、日本獲得廣泛應用的業務,中國的消費者也很感興趣,因此也會很快推廣起來,因為業務本身并不區分是第幾代的,業務的應用平臺也很簡單。實際上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只要能夠滿足中國本地消費者的需求,找到我們自己的應用,那么TD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們認為3G還有時間窗口,那么在這個時間窗口里應該加快網絡建設,提高終端款式的增長,加速用戶發展。
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站址資源租用是主要方向
侯自強: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下發了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共享的通知,要求三個電信運營商共建共享基礎設施,那么這一措施能不能很好地解決重復建設問題,三個運營商是否會建三個移動通信網?
曹淑敏:其實不只我國有這種共建共享基礎設施的政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