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發展之爭:廣電高調,CMMB占先
中國手機電視的國家標準在2008年塵埃落定,在眼花繚亂的各種國產和國外的標準中,T-MMB在CMMB缺席的情況下贏得了國標的稱號;與此同時,DAB也在其試點城市里搞得紅紅火火;而坐擁廣電支持的CMMB卻趁著奧運會的契機首先實現了大規模的試商用,并成功的搭載上TD-SCDMA的快車,向用戶敞開了手機電視的那扇窗。
與CMMB相比,T-MMB雖然在奧運前贏得了國標的稱號,但卻因為缺乏廣電的支持和市場主導力陷入了發展的泥潭。由于與韓國的T-DMB高度類似,T-MMB缺乏國內芯片和終端制造商的廣泛支持;而廣電對電視廣播內容的把持更是讓T-MMB成了看得見,吃不下的香餑餑。而DAB在地方廣電的推動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其中北京悅龍就發展了15萬用戶. 而在中央廣電的打壓下,DAB無法開辟更多的試點城市以擴展其市場空間,而且不能加載CA以實現月費盈利,這使得DAB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與此同時,CMMB卻在廣電的支持下,很好的抓住了2008年這個機會。抓住服務奧運的契機,在37個城市實現了地面布網,并成功的搭上了TD-SCDMA的手機平臺,承載了奧運會的移動廣播的任務。更重要的是,CMMB的芯片商,終端商以及廣電在這次極其珍貴的大規模商用中積累了寶貴的運營經驗,得到了大量的用戶反饋,也通過奧運會讓用戶認識了手機電視,體驗了CMMB。
這也導致了后奧運時代CMMB的進一步發展:明確了中廣移動的CMMB中央運營商的地位,推行CMMB全國一盤棋的垂直一體化運營。而中廣移動更是在2008年年尾重拳出擊,確認了CA標準并投資8億進行百萬終端招標,更強烈的刺激了CMMB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與此同時,CMMB的終端也漸趨多樣化,PND,PMP,MP4,USB Dongle也加載了CMMB的功能。而在手機上,在缺失上網證的情況下,山寨機市場的崛起給CMMB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手機載體市場。目前CMMB已經擁有了100多萬用戶,6家接收芯片廠家,150多萬接收芯片,145個終端企業,200多家聯盟企業。
與此同時,由于國內3G網絡遲遲不上,使得手機移動視頻的條件還不成熟,這也為廣電手機電視提供了發展的窗口。在3.5G到來之前抓住足夠多的用戶,是手機廣播電視能否持續性發展的關鍵。
可以說2008年是CMMB的發展元年,CMMB成功的在這一年里抓住了奧運會的契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而能否在未來的2-3年內實現快速發展,在移動視頻網絡條件成熟前獲得足夠多的用戶,則是CMMB是否能持續發展的關鍵。
CMMB發展:運營商和廣電的博弈
作為手機等移動終端的電視標準,僅僅靠廣電的驅動是遠遠不夠的,網絡運營商的支持至關重要。而事實上,CMMB也確實能給運營商帶來一些競爭上的籌碼,運營商和廣電能否合作共同推動CMMB,是判斷未來CMMB是否能夠迅速發展的重要條件。
技術角度:移動通信網有利于交互業務的實現
CMMB的覆蓋是天地一體的架構, 而CMMB的上行線路則不包含在初期的CMMB覆蓋建設中。可以說,現在的CMMB還是一個單向的廣播系統,而不具備回傳互動的能力。雖然CMMB的回傳可以依靠廣電自己建網解決,但是現在覆蓋是CMMB發展的頭等大事,室外覆蓋建設好,還有室內覆蓋的補點,回傳網絡的建立要等很久;其次,建立回傳網絡需要大量的投資?;貍骶W絡的建設可謂費錢費時,利用現有的廣覆蓋的移動通信網實在是最便捷實現CMMB互動的方法。
而CMMB的互動性是非常必要的,當前CMMB的模式僅僅對傳統電視節目簡單平移。而這種模式下,能吸引用戶的僅是賽事等一些重大事件的直播。對于常規的電視節目內容,對使用新媒體終端的用戶而言,很難培養用戶忠誠和收視習慣。
在新媒體環境中做電視,最重要的不是強調“電視”,而是要注重使用小屏幕的“人”。傳統電視時代的受眾是被動的,CMMB要在3G時代搶占手機電視領域的一席之地,就必須讓用戶主動起來。一方面,用戶對傳統的電視節目內容的獲得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豐富的網絡視頻資源和直播渠道,在筆記本等大屏幕越來越朝著UMPC等小屏幕化發展的趨勢下,將使得CMMB所強調的隨時隨地“看電視”的單一賣點看起來單薄無比,缺乏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新媒體環境下的用戶需求將與傳統電視時代有著很多不同。
要發展CMMB,除了解決覆蓋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觀眾的認知度,在傳統電視節目不能提供足夠的吸引力的時候,互動類節目,點播內容勢在必行;而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CMMB網絡交互性的背景下,移動網絡運營商對CMMB的態度舉足輕重。
用戶角度:移動運營商的收費系統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
CMMB已經確定了CA,這為將來CMMB的收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如何提供更好的用戶交費體驗,則是擺在CMMB面前的下一個重大課題。筆者認為,CMMB在收費問題上將受到激烈的挑戰:用戶的觀念需要轉變,收費模式需要多樣,而收費體驗則尤為重要。
在采用大卡和小卡的CA后,預付卡將會是主要的CMMB的付費方式,這也跟CMMB的其它載體比如PND,PMP,MP4等不具備回傳功能有關。而作為CMMB最重要的載體手機,用戶除了話費之外還要去買另外一張預付卡或者去銀行再為CMMB買一張單將會是非常糟糕的體驗。在目前廣電并沒有建立全國性的BOSS系統的情況下,利用移動運營商現有的收費系統無疑能為用戶帶來最便捷和舒適的繳費體驗。
其次,手機電視作為傳統電視在手機平臺上的平移,其收費也必將招致部分消費者的不滿和抗拒。這對于CMMB初期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在用戶收費問題上,廣電模式應該少一點,電信思維多一點,在CMMB并不能給用戶帶來足夠價值的情況下(指單向廣播),CMMB能否吸引用戶付費很值得商榷。在不能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原創化的有價值的內容之前,筆者認為CMMB與其采取單獨收費,不如和有線電視,寬帶業務相融合,利用套餐獲取更廣的用戶認知和普及。而作為移動終端上的電視業務,移動通信話務則是最好的結合對象,通過捆綁的促銷和優惠,在手機5億多用戶的平臺上可以迅速的實現一個市場進入期的平穩拓展和有力開局。在用戶付費的體驗上,移動運營商對CMMB的接納度是至關重要的。
戰略角度:CMMB的特色先行
CMMB是什么?這個問題恐怕大多數CMMB的用戶根本不會回答。對于用戶來說,他們看到的是手機電視,而手機電視就是吸引他們購買CMMB終端的特色。在入網證遲遲不發的情況下,各大著名品牌手機廠商都持觀望態度使得CMMB不能依靠品牌,只能靠特色先行。
在2008年電信業重組后,移動市場呈現三足鼎立,對于處于弱勢的中國電信,發掘更多的特色業務是從中國移動搶奪用戶的關鍵,而CMMB的數字手機電視的特色則正符了運營商的需求。
所以從發展的角度看,2008年進行的電信業重組也為CMMB提供了進入移動市場的良機。CMMB可以為移動運營商帶來新的銷售亮點,而CMMB也可以通過移動運營商迅速實現自身的雙向性以開展更多的互動業務,同時也可以將CMMB捆綁在移動套餐里進行推廣以改善用戶的接受度和付費體驗,更可以通過集成在定制終端以獲取更廣的市場認知度。移動運營商和CMMB的結合是一個雙贏的過程,在這場博弈中,移動運營商對CMMB的態度對于未來CMMB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CMMB在2008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廣電也表示了自己對CMMB不遺余力的支持,出錢出力造勢,也提出了2009年覆蓋150多個城市,實現1000萬用戶,2010年5000萬用戶的目標。然而,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雖然CMMB目前在手機電視標準的發展中獨領風騷,把其它的標準遠遠的甩在了身后;但是由于其本身受限于三大瓶頸,使得CMMB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三大瓶頸包括:
政策瓶頸
也就是入網證的問題。雖然TD-SCDMA+CMMB的上網證在2008年發了下來,但是如果只是依托TD-SCDMA的載體,CMMB在手機上的發展將會非常的有限。如果要達到2009年1000萬用戶的目標,那么2009年廣電需要發展至少600萬的手機用戶,而這個數字只是靠TD-SCDMA和逐漸萎縮的山寨機市場是遠遠不夠的。
從目前看,CDMA+CMMB的入網許可的希望比較大,而這張牌照將對CMMB在未來2年的用戶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要實現用戶的大規模迅速發展,GSM+CMMB牌照則至關重要。
另外,入網證的問題使得品牌手機廠商對CMMB更多的持有觀望態度,而由于品牌手機廠商研發時間非常的長(通常在12-18個月),如果CMMB不能在2年內達到足夠數量的用戶數和證明其足夠大的市場潛力,將很難促使品牌手機廠商推出帶有CMMB功能的手機,從而將使CMMB遠離大量的品牌手機使用者。
網絡瓶頸
CMMB是一個天地一體的網絡覆蓋系統,而目前由于直播衛星的推遲發射,其覆蓋主要由地面發射器實現。CMMB的地面建網雖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特點,但是其覆蓋地域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廣大的城郊和農村用戶還是要靠直播衛星實現覆蓋??梢哉f,如果衛星上不了天,那么CMMB的廣覆蓋就很難實現,城郊和農村市場就很難開辟,而城郊和農村市場正是目前國內移動市場的主要亮點。
此外,CMMB目前的網絡覆蓋主要是室外覆蓋,目前還缺少室內覆蓋的補點器。而對于CMMB的用戶,實現室內“躺在被窩里”看電視和在地鐵是其購買CMMB手機的主要源動力。目前的CMMB的深室內覆蓋效果比較差,經常出現信號丟失和干擾,讓在被窩里看電視和地鐵里看電視的宣傳口號變成了空談。
總體上說,CMMB的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