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國移動研究院《2008年度全球電信行業熱點報告》(簡稱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清晰指出,技術成功并不代表市場成功,憑借技術優勢壟斷市場也是行不通的,而缺乏廣泛產業支持的通信行業標準發展前景堪憂。
封閉壟斷是自縛手腳
在2G時代,GSM技術由歐洲主導,而CDMA技術專利則掌握在美國高通公司手中。
PDC技術,是日本自主的2G標準,具備與GSM相比,PDC的較弱輻射強度讓生產商造出較細小的手機及使用較輕的電池,最高峰時期曾有接近8000萬使用者。但在其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制造業因為政府的干預,把主要精力用在PDC的開發,沒有力量開發GSM和CDMA產品,在3G時代來臨時,被WCDMA沖擊著,逐漸退出市場。
CDMA技術,曾經被譽為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其抗干擾能力強,抗衰落能力強、兼容性好等特點。在高通公司的主導下,中國、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進行較大規模的應用CDMA網絡,2008年末在全球擁有近2.7億用戶。
但同時,在CDMA產業鏈發展歷程上,高通借助在技術領域的壟斷優勢,向合作伙伴收取高額的專利費用;隨著3G時代的來臨與3G技術的演進,不斷有合作運營商選擇更為開放的WCDMA網絡及HSDPA網絡。最終導致,在面向4G演進的方向上,作為CDMA產業價值鏈的核心高通公司不得不宣布,終止UMB的研發,為CDMA技術的后續演進劃上休止符。
對此,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表示,日本在2G時代對本國PDC技術的過度保護不但沒有造就世界級的設備廠商,反而束縛了國內客戶的國際漫游以及自己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融合。而高通借壟斷收取高額專利費的定位,損害了產業鏈盟友的利益,最終使自己陷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產業鏈的支撐 決定通信標準存亡
“實際上,通信技術的演進方向,仍然是由電信運營商來主導的。”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4G技術演進的結果。
而此前,高通放棄CDMA2000的演進技術UMB的開發,而加入了LTE的研發陣容。當時,高通公司高層向騰訊科技證實,停運UMB的原因正是在于,公司主要客戶并不支持。
同時,同為4G競爭者的WiMAX狀況一樣不容樂觀,據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透露,在2008年3月,在泰國曼谷舉行的WiMAX國際會議上,來自澳大利亞的第一批WiMAX運營商BuzzBroadband旗下的HerveyBay出人意料地宣布關閉它的網絡。隨后,4月初,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宣布,廢除其與Optus/Elders合資公司簽訂的在全國建立WiMAX寬帶網絡的合同。
而WiMAX產業鏈最重要的運營商Clearwire則宣布,如果LTE將來成為全球4G標準,那么Clearwire會考慮部署該項技術。前不久,英特爾剛剛宣布,接下來將不再對其一直看好的WiMAX運營商Clearwire進行投資。這意味著,WiMAX產業鏈可能面臨重要調整。
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指出,運營商放棄WiMax的主要原因有幾個,一是WiMax同現有的網絡架構不同,不能在現有網絡基礎上進行平滑升級,且能替代2/3G網絡的移動WiMax網絡遠未成熟;二是商用WiMax基本是一種寬帶接入手段,可以應用的商業模式單一;三是由于商業利益問題,WiMax推動者多是IT廠商,很多通信產業鏈主導運營商、設備廠商都沒有參與,發展動力不足。
實現產業鏈利益最大化 LTE或一統天下
“LTE得到了廣大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的支持。”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中,開門見山地拋出這個觀點。而且事實上,2009年1月,全球首個LTE網絡已經由北歐運營商TeliaSonera正式開始部署。
業內人士表示,LTE可以實現產業鏈利益最大化,在4G時代,必定是LTE占據主流。
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報告中,詳細解讀LTE得到產業鏈廣泛支持的原因:
首先,LTE采用了OFDM、MIMO、扁平架構等新技術和新架構,實現下行最高100M、上行最高50M的帶寬,技術上占有優勢。
第二、為了避免2G/3G時代高通公司對知識產權的壟斷,運營商、設備商、終端廠商都希望可以發展一種話語權較大、游戲規則相對公平相對開放、低成本的技術,LTE就是作為這樣一種技術而誕生的。
第三、LTE可以從3G網絡平滑演進、TDD和FDD LTE技術的共享融合以及運營商、設備廠商和終端廠商的積極參與,將能非常有效的控制LTE網絡、終端的成本,實現產業鏈利益最大化。因此LTE已經成為移動網絡后續演進的唯一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