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08網成都10月21日電(記者許茹)近日,中國首個物聯網產業總部基地——“感知中國,成都中心”項目落戶成都。作為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第三次浪潮的物聯網產業正在迅速發展。新華物聯網資訊中心發布《2010-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報告》預計,到2015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將達5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全球將接近3500億美元。然而,尚處在起步階段的物聯網產業,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問題和制約因素,商業模式進一步探索、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
物聯網被稱為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二維碼、全球定位系統等與互聯網結合起來,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各種事物的網絡。
物聯網產業鏈可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4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射頻識別、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限傳輸網絡。成都市委常委劉超表示,據有關方面估算,物聯網的投入是互聯網的10倍,而產值可能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算過一筆賬,僅一個百萬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設,當其達到實際應用程度的75%時,該城市的GDP在投入不變的條件下將增加3.5倍。這意味著建設指揮城市可能促進經濟總量翻兩番,實現“四倍躍進”的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
目前,全球物聯網相關的技術標準、產業發展和應用服務尚處于起步階段。為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紛紛將物聯網產業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將其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點,積極開展物聯網技術研究、標準制定,加快推動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同時,國際上物聯網核心技術尚不成熟,標準體系尚在建立,中國、美國、德國和韓國都在參與世界物聯網各領域標準的制定。
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將物聯網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關注和推進。國務院2006年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關于“重要領域及其優先主題”“重大專項”和“前沿技術”部分均涉及物聯網的內容。溫家寶總理2009年11月3日在向首都科技界發表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中明確指出“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早部署后IP時代相關技術研發,使信息網絡產業成為推動產業升級、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
物聯網可帶動互聯網等產業發展
《2010-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報告》認為,2010年以來,隨著政策扶持不斷加強,中國物聯網加速起飛,逐漸形成了發展物聯網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在安防、家居、電力、交通、醫療、物流等領域也實現了初步應用。
據國家973計劃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介紹,物聯網簡單來說就是“物物互聯,感知世界。”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物聯網仍然比較陌生、抽象,但它的應用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成都,物聯網已經應用到交通、安全防護和生產等領域。例如,雙流縣物聯網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以公安交警指揮控制中心為核心,實現了交通、指揮、調度于一體的智能管理系統,目前,闖紅燈車輛下降近一半,降低了交警部門的管理壓力,同時為人們出行營造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交通環境。
劉海濤介紹,今后物聯網技術還可以實現“平安家居”的功能。“一旦有盜竊人員進入房間進行偷竊,物聯網系統可以第一時間報警告知房主。”劉海濤說,物聯網不僅能告訴人們“狼”來了,還可以告訴人們“狼”在哪兒,“狼”在做什么。
此外,物聯網在實現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將對互聯網、信息化產業產生重大影響。中科院院士何積豐總結物聯網發展的重大意義時表示,物聯網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催生新興產業、新的商業模式和新型業態,這對我國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帶來發展契機;推廣物聯網技術和發展物聯網產業將會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能夠帶動包括電子信息產業制造、軟件產業、信息服務業以及其他眾多產業的發展,從而培育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有利于培育我國企業做大做強;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將會成為我國兩化融合的切入點,帶動我國傳統工業的產業升級,促進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我國信息化的深入應用;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軟件服務業及相關產業的創新能力,提升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物聯網將改變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促進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深度發展。
標準、技術等因素制約物聯網發展
何積豐表示,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起步較早,已具備一定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但仍處在產業的初級階段,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問題和制約因素。
從贏利模式分析,國際物聯網產業發展屬于市場驅動型,中國更貼近政策驅動型。何積豐舉例說:“我國的手機產業發展之所以好,就是因為手機是基于普通消費者的產業,而目前物聯網的應用還主要是政府埋單。”目前,除交通、物流、電力等行業外,面向其他行業應用領域的成功案例很少,基于消費領域的需求尚未形成。
從標準方面看,目前國內外并沒有統一標準,全球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剛起步,將是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而“應用先導”已經成為國際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中的共識。
從技術上講,目前全球物聯網各層面技術成熟度不同,傳感器技術是攻關要點。雖然從全球物聯網發展來看,中國與美歐日韓等國并駕齊驅,但在物聯網核心器件和軟件方面尚做不到自主可控。我國物聯網企業數量較少、規模偏小,企業能力較弱,如傳感器、智能儀器儀表90%以上為小型企業。從整體看,目前我國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但產業能力還不高,尚未形成規模化優勢。與此同時,企業普遍研發投入不足,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有待突破,如超高頻RFID、新型傳感器、低功耗傳感網、核心芯片及偏上系統、中高速傳感網節點基帶和射頻芯片、專用嵌入式操作系統、協同感知、應用優化、支持物聯網應用的中間件平臺研發等領域。
從安全角度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物聯網,一旦網絡和技術出現問題,或將面臨企業停產,甚至是社會秩序的混亂,甚至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針對互聯網世界的安全攻擊已廣為人們所認知,而針對物聯網所連接的物理世界的安全攻擊也已經不是傳說,針對電網設施、個人娛樂系統、汽車電子系統的攻擊已經真實可見。所以,物聯網發展規律決定了安全問題需要盡早著手,國內的安全機制要盡早建立。”IDC(互聯網數據中心)中國電信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相斌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