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應對未來無線移動通信數據業務的爆炸性增長,在“3GPP技術標準-中國峰會”上,與會專家對進一步提升網絡在熱點/室內場景下的性能,特別是高頻段中的應用、性能以及LTE R12標準未來的重要方向作出了深入探討。
據了解,3GPP R12時間規劃節點是,2012年9月起初步開展R12研究項目和標準制定,歷時21個月后直至2014年6月R12功能凍結。2014年9月,ASN.1凍結。目前,3GPP LTE已制定的最新標準版本對應的是R11,即LTE-A增強版本。
運營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噩夢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快速增長,國內運營商的移動數據業務每年增長一倍,相對于2009年,移動數據業務到2020年將增長1000倍,流量爆炸式增長,但每比特數據流量利潤將持續下降,運營商面臨增量不增收的境地。
2010年,智能手機在全球終端的份額占比達到13%,但消耗了78%的流量。而機器類型(MTC)的終端正在大量出現。移動數據業務發起位置分布不均衡,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通信技術研究所總工劉光毅表示,“數據業務呈現‘潮汐效應’非常明顯,使得運營商網絡部署復雜度提升,不得不考慮按照最高容量進行規劃設計。”
同時,在頻譜資源方面,低于3GHz的大部分適用于移動通信的低頻段頻譜資源已經被使用,在國際上,1GHz以下的2G頻譜資源正在逐步釋放用于LTE使用,我國相關部門也在探討1GHz以下的頻段用于LTE的可能性。
據相關數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大約70%移動數據業務發生在低移動性的室內或熱點小區,未來這個比例將可能達到90%甚至更高,這意味著室內及小小區覆蓋在未來的移動通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移動相關人士指出,運營商對于綠色通信的需求日益迫切。在基站機房中,資本支出占運營成本較大比重。運營商在降低系統設備及傳輸成本方面盡可能的不遺余力,但仍面臨著多網并存造成運維成本的居高不下,需要采用更為智能的網絡技術解決方案降低網絡部署費用。
而上述種種訴求成為后LTE-A時代業界所共同面臨的共同話題,3GPP選擇在中國召開技術峰會,表明了以3GPP為代表的國際通信組織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尤其是TD-LTE在中國市場的規劃部署成為3GPP TSG-SA組、CT組、TF160組、GERAN組、RAN組等各工作組共同關注的焦點。
R12:讓MBB爆發新活力
3GPP CT主席、愛立信Atle Monrad表示,3GPP正全力專注于通過創新應對智能手機的挑戰,優化網絡以支持機器間通信,并為業界提供及時技術演進支持,改進網絡性能,保護通過3GPP接入的安全性。
為應對未來移動寬帶(MBB)業務的發展,使用高頻段的頻譜資源將滿足現實需求,大唐移動首席專家、無線移動創新中心總工孫韶輝表示,未來需要極低成本的網絡進行部署和運營。R12旨在進一步提升頻譜效率,特別是提升室內、熱點場景下的容量,在移動通信網絡中充分利用更高頻段的頻譜資源。
同時,在高速移動環境中的無縫切換需求對用戶體驗有著重要影響。在移動中繼標準化方面,R10的中繼標準工作集中在固定中繼類型,R11開展了面向高速移動環境的移動中繼技術研究項目,R12將完成高速移動環境的中繼標準制定,包括網絡架構、移動性管理的優化和終端接入優化的設計,同時增強無線鏈路和基于載波聚合的回程鏈路。
與之對應的是,“在LTE R10中,LIPA只支持非移動場景,不支持終端在不同HeNB中移動時的LIPA功能。在R12中,LIPA的移動性增強。”
值得注意的是,R12也增強了LTE-WLAN的互操作,明確LTE-WLAN互操作的應用場景和機制。以往,對于LTE-WLAN的互操作主要研究集中在核心網,現在正在探討在接入網側提供可行性方案,進一步優化蜂窩系統業務分流的可行性,包括網絡選擇策略、WLAN的發現機制、無線資源及信令,提升終端用戶對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體驗。
此外,R12擴展了現有SON特性到低功耗的網絡節點,優化了異構組網場景的SON性能。
“R12將優化異構網絡中密集部署低功率節點場景下的網絡性能,提升網絡和終端傳輸小數據業務和應用的性能,同時,提供支持多種接入技術協作傳輸的方案,有效提升多網絡業務分流的性能。進一步增強多天線技術,實現覆蓋和容量提升,增強網絡在高速移動場景中的性能,實現更高效的網絡性能節能技術方案。”
孫韶輝表示,R12的標準化應集中在LTE-Hi、3D波束賦形、MTC(機器間通信)增強、移動中繼、覆蓋增強、MDT(最小化路測)增強、SON、網絡節能及LTE-WLAN互操作增強等領域。而劉光毅認為,R12以后將滿足用戶社交化、本地化、信息化、云化、高效化、自動化、綠色化等需求,新技術將給用戶帶來新業務和新體驗。
高頻段應對MBB挑戰
在R12的關鍵技術方面,熱點和室內增強技術LTE-Hi是為了提升TDD系統的傳輸性能和容量,滿足移動寬帶需求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LTE-Hi主要技術基于LTE/LTE-A,采用高頻段,大帶寬使得LTE具備高吞吐量傳輸,采用了256 QAM高階調制,減少信令冗余開銷,還進行了高層信令和過程優化設計。更簡化的網絡架構設計,滿足室內場景及熱點的業務傳輸。
據了解,目前,3400MHz-3600MHz已經被國際電聯劃分為IMT-Advanced使用,“潛在頻譜3800MHz-4200MHz甚至更高的頻譜未來也有可能劃分給IMT-Advanced使用,這意味這包括LTE-Hi等關鍵技術將用到這些頻譜資源。”
此前,業界對2.6G用于TDD的頻率規劃有所疑惑——頻率過高不適合TD-LTE的部署,將使得性能大打折扣。有趣的是,作為此次會議的主辦方之一,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在隨后的會議主持中不忘回應上述質疑,R12標準已經在考慮使用3GHz以上的頻段,這說明高頻段頻譜是可以應用到更適合它的場景。
楊驊向通信世界網表示,2.6GHz在室內、室外均可應用,一般室外的業務應用更多,適合視距傳輸,而高頻段覆蓋干擾更小,有利于提升數據傳輸的性能。
對于采用比2.6G更高頻段的LTE-Hi而言,孫韶輝向通信世界網表示,室內部署場景的小覆蓋和低移動性使得高頻段的頻譜可用于支撐移動寬帶業務的發展。小覆蓋與高頻譜穿透性弱的特點使得高頻段的頻譜資源重用性更高。其次,LTE-Hi與宏蜂窩的異頻段組網將有利于減少系統干擾和提升傳輸性能,而采用高頻段頻譜最大的優勢是可使用200MHz及以上的更大帶寬。
此前,相關專家表示,我國將2.6G這一全球LTE發展核心頻段的190MHz頻率資源全部用于TDD,兼顧了兩個方面,其一,國際上選擇2.6G發展LTE中的50MHz TDD頻段得以保留,可滿足全球漫游需求;其次,190MHz TDD連片的頻譜資源不用設置保護帶,可提高頻譜利用效率,具有極強的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