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高通在自己的多媒體CDMA芯片和系統軟件當中集成了GPS,這也就把GPS和互聯網、MP3和藍牙功能結合在了一起。在隨后的幾年里,高通的芯片又獲得了更多的能力,包括大幅增長的處理性能和改良的電源管理。這也確保了他們在2007年成為世界領先的移動芯片提供商。
驍龍和Android
高通并沒有就此滿足,他們在2007年年末推出了驍龍芯片平臺。該系列芯片也把手機的功能、性能和節能性帶到了新的水平。
高通還和HTC合作,為世界首款Android智能手機—2008年10月問世的T-Mobile G1—制作了處理芯片。雖然驍龍系列還兼顧了黑莓、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Phone設備,但它們真正的成功來自于Android平臺。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大廠都采用了驍龍芯片,包括三星、索尼、LG、摩托羅拉等等。
高通想做的還不止于此。他們還想要提供智能手機當中的所有通訊部件。他們的RF360解決方案打算以較小的身材來支持盡可能多的LTE頻段,同時把功耗維持在較低的水平。這在未來將會造就真正的世界手機。
芯片生產之外
通過名為Toq的智能手表,高通還在推廣著自己的低功耗彩色顯示屏技術Mirasol。Toq實際上是高通面向其他廠商推出的參考設計,而非是他們去征服智能手表市場的嘗試。就像現任總裁Steve Mollenkopf最近在接受訪問時說的:“我們制作它主要是為了展示Mirasol技術和無線充電……對于我們來說,這并不是一門生意。”
高通想要去啟發其他廠商來使用自己的技術,他們甚至成立了一個名為QRD的參考設計項目來把設備生產商和部件供應商、軟件開發者湊在一起。
高通還在談論所謂的“Internet of Everything”,在物聯網之上把數十億的設備無線連接在一起。高通正在尋求利用現有技術將移動技術融入到汽車、可穿戴和家庭自動化當中。
王位的覬覦者
在蘋果發布首款64位處理芯片A7之后,高通給出了一些負面的評價,并稱其為“營銷噱頭”,但他們隨后也撤回了這些言論。不過很快的,高通自己也推出了具備64位支持的驍龍410處理器。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當中,我們介紹了高通在市場中的位置,以及威脅著他們主導地位的挑戰者。高通的確處在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但他們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高通雖然主導著智能手機市場,但除了Kindle FIre HDX和Nexus 7之外,他們在平板領域并未取得多大的成功,而NVIDIA和英特爾的份額卻在不斷增長。在經歷了緩慢且不平坦的開端之后,英特爾想要在移動市場上異軍突起。在上個月的CES展上,他們還展示了自己的可穿戴參考設計。但英特爾可能并非是高通目前最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