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即第五代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或者稱為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與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不同的是,5G相比之下采用了全新的網絡架構,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寬帶,其傳輸速度相比4G提高100余倍。從更貼近民生的角度可以理解為,下載十幾G的高清電影只需要不到1分鐘。2017年6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中表示,到2030年,預計可以提供毫秒級時延和超高密度連接的5G通訊技術,將帶動直接總產出逾6萬億元,經濟增加接近3萬億元,同時可增加近千萬個就業機會。5G強勁的技術產業的發展浪潮將有可能帶動一個數十萬億產業爆發形成爭奪戰的黃金時代,運營商、設備商在投入資金研發5G技術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與垂直行業的合作。
“萬物物聯”橫向串聯不同行業
與4G有本質上的不同,5G的提升和所引領的市場變革并不僅僅體現在簡單的“急速下電影”上。與前幾代移動通訊技術相比,5G的突破和門檻不僅存在于垂直領域上--5G將橫向切割諸多領域例如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無人駕駛、車聯網、智能機器人等等。從本質上而言,5G實現的是人與人、人與物相連的“萬物物聯”。由于5G可以解決諸多4G無法解決的難題例如完全的無人駕駛,也將支撐一大批前沿技術,因此勢必引發各國在諸多行業的產業爭奪戰。這也意味著未來的10-15年中,5G完全有可能改變一系列行業的格局。
政策機遇助力
·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為了加快5G產業布局,實現“增速降費”目標而降低5G公眾移動通信系統頻率占用費標準的《關于降低部分無線電頻率占用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通過對5G通訊頻率占用費的減免近一步推動業內企業創新研發。
· 2017年8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明確了5G在2020年啟動商用的目標,要求加快5G標準研究、技術試驗以及產業推進。
· 2017年初發布的《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也表明,到“十三五”尾聲,中國需要成為5G標準和技術的引領者,支持并推進5G試驗和頻譜規劃,進一步部署5G商用。
國內外5G運營商
· 國外5G運營商
美國通訊運營商Verizon、韓國Samsung、愛爾蘭Vodafone等。
· 中國5G三大運營商
中國移動:將在廣、上、杭等五市分別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以開展5G外場測試,其中上海的外場測試于5月10日已率先成功進行,此外將在其余多個城市進行5G業務應用示范。
中國聯通:將于中國16個城市開展5G試點
中國電信:試點目前官方發布了“6+6”計劃,目前六市已確認試點。除此之外,根據國家相關部委要求,中國電信將繼續擴大試點范圍,再增加六個試點城市
5G所面臨的挑戰
· 5G承載標準不統一
5G網絡的商業應用首先需要基礎設施的支持,但是5G的承載技術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對于全球5G市場而言,各國對于5G的通信技術頻率、頻譜尚未統一,且由于主導5G通訊技術頻率可能直接意味著在全球5G市場上占據領先地位,對于頻率統一的爭奪戰預計將持續較長的時間。對于中國市場三大運營商來說,中國移動使用SPN技術,中國電信主導M-OTN技術,中國聯通的城域WDM技術也從標準的制定邁向了應用。5G網絡的承載差異性必然會導致下游的產業鏈的差異,引起成本的增加。同時各大運營商的5G網絡運行標準的不同也會導致其商業應用時產品的差異性。
· 行業技術壁壘過高,芯片研發首當其沖
目前對于中國5G市場成型時間,業界的預測眾說紛紜。英特爾通訊事業部總經理曾在專訪中表示,中國市場最樂觀將在2019年初步形成。從目前的預測來看,到2020年左右,5G通訊所需要的IT基礎架構會基本完成。但5G市場的形成并不僅僅依賴于IT架構,行業整體技術壁壘過高會給供應商在技術層面上帶來巨大壓力,例如5G手機內部多于4G手機數倍的天線數量提升的研發難度以及相應的精度,還有5G手機芯片上核心技術的缺失和嚴重滯后,成熟的商用化工藝遠落后于世界領先水平,配套材料基本由國外領先企業牢牢掌控,當下解決方式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同時5G的應用打著“萬物物聯”的旗號,除了垂直領域的研發壁壘外,5G技術如何橫跨并完美融入各個行業也是一大挑戰。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場戰略規劃副總裁兼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指出,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基于其“萬物物聯”--即與傳統的各個領域相輔相成的特點,將極有可能成為未來5-10年通信技術革命的超級風口之一。目前中國的5G市場正穩步從測試階段邁向規模試驗與預商用階段,中國的5G前期基礎建設也在業界被普遍認為躋身于世界領先梯隊。屆時,5G移動通訊時代不僅僅會解決當下AR/VR、自動駕駛、無人機、智慧城市建設甚至新零售等產業因4G無法支持而導致的技術瓶頸,“萬物物聯”模式還將使與群眾生活相關的萬億產業迎來井噴式的發展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