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將在未來15年為亞洲經濟貢獻近9,000億美元
GSMA在MWC19上海發布《移動經濟》(Mobile Economy) 系列亞太版最新報告,該報告顯示,亞洲運營商計劃在2018至2025年間投入3,700億美元構建新的5G網絡。今年早些時候,全球首個全國性的5G網絡率先在韓國上線,預計到2025年,24個亞太市場都將推出5G。據預測,未來15年,5G將為該地區的經濟貢獻近9,000億美元。
在明年推出商業化之前,中國目前正在包括上海在內的所有主要城市和省份開展5G測試工作。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28%的移動連接將通過5G網絡運行,將占到全球所有5G連接數的約三分之一。
GSMA會長葛瑞德(Mats Granryd) 表示:“盡管4G在亞洲仍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但該地區的運營商目前已投入數十億資金來構建先進的5G網絡,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新的服務,改善工業和制造業,同時推動經濟增長。隨著5G落實,我們呼吁亞洲的政府和監管機構積極構建有利的商業環境,以鼓勵對先進網絡的投資,并讓運營商能夠擴展下一代數字服務,以惠及亞洲各國人民。”報告顯示:
· 2018-2025年期間,運營商預計將在新網絡方面投資5,740億美元(資本支出) ,其中近三分之二(3,700億美元) 將用于新推出的5G網絡。到2025年,僅中國一個國家就預計將為5G投資1,840億美元。
· 2018年4G成為亞洲最主要的移動技術(占總連接數的52%1),到2025年將增長到占區域總連接數超過三分之二。屆時,大約18%的連接將通過5G網絡運行。
· 到2025年,亞洲五分之四以上的移動連接將由智能手機實現,高于2018年的61%。
· 截至2018年底,亞洲地區單獨的移動用戶數量已達到28億2,相當于該地區人口的67%。到2025年,移動用戶數量預計將增加到31億(占人口的72%),但是隨著眾多關鍵市場趨于飽和,增長速度將放緩。
· 2018-2025年期間,該地區幾乎所有新增用戶都將來自六個國家: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和菲律賓。
· 去年,亞太地區的移動技術和服務創造了1.6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相當于該地區GDP的5.3%3。到2023年,這一貢獻值預計將超過1.9萬億美元。
· 亞太地區的移動生態直接和間接地為1,800多萬人提供了就業,并通過一般稅收(不包括監管和頻譜費用) 為公共部門貢獻了1,650億美元的資金。
新報告《2019年亞太地區移動經濟》(The Mobile Economy, Asia Pacific 2019) 由GSMA旗下研究機構GSMA移動智庫(GSMA Intelligence) 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