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匹茲堡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進行實驗設法讓無線數據傳輸速度提升成千上萬倍,迪特里希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物理和化學教授團隊創建了一個超過100THz(太赫茲)的帶寬,研討人員在實驗中目睹了令人振奮的半導體硅晶體中的原子運動,振蕩頻率高達15.6THz。
實驗結果意味著從理論上說,有朝一日可以讓手機和電腦在太赫茲頻率范圍內傳輸數據,速度會快到什么程度目前還難以想象,現代的無線通信設備一般工作在兆赫頻率下。
太赫茲波是指頻率在0.1~10THz之間的電磁波,在電磁波譜上位于微波和紅外線之間。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產生方法和檢測手段,科學家對該波段電磁輻射性質的了解非常有限,是電磁波譜中唯一沒有獲得較全面研究并很好地加以利用的最后一個波譜區間,是人類目前尚未完全開發的電磁波譜“空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