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劉思諾)香港城市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日獲得香港創新科技署轄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及工業界資助共2,000萬元,在現存的Wi-Fi技術之上,研發傳輸速度更快的Wi-Gig(超高速無線數據傳輸前端系統),未來每秒可傳送7Gb數據量,速度較現時普遍采用的Wi-Fi快約50倍,預計2年后完成研究,新技術將于3年至5年內普及。
城大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薛泉是上述計劃的負責人。他表示,電磁波的頻率愈高,可用頻寬便愈大,傳輸的數據量亦愈大;其團隊利用60GHz高頻電磁波傳送大量數據,比現時Wi-Fi使用的2.4GHz和5GHz多出數十倍。
現存設備貴多用于軍事
以往傳送、接收60GHz高頻電磁波的設備非常昂貴,多用于軍事用途;雖然各國近年免費開放60GHz波頻段,但現時市面上的Wi-Gig技術,傳送速度每秒只有1Gb,且因為技術成本高而未能普及。有見及此,薛泉的研究團隊將會研發毫米波天線及集成電路(IC),并將兩者整合為傳輸前端系統。只要制作出成本低、高速傳送的前端系統,Wi-Gig即能普及。
選廉價材料減開發成本
實驗室主任陸貴文表示,因為60GHz高頻電磁波的波長很短,設計天線的難度非常高,故團隊將采用成本低廉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術,研發新的前端系統。至于集成電路方面,研究人員將采用矽制造原料,較傳統集成電路用的「砷化鎵」便宜九成。
研究團隊的目標是研制出在10米范圍內,每秒可傳送7Gb數據量的前端系統。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岑鑒文表示,日后透過系統傳送一只容量4.7GB的DVD,只需要2秒至3秒;而現時Wi-Fi的傳輸速度只是每秒以Mb計算。
料醫院適用方便查病歷
薛泉表示,系統制成品的大小只會是毫米級,將來會內置于智能平臺中,如現時手機內置藍芽一樣,用家只要開啟Wi-Gig即可。系統除了可以方便家居、公司的內部短距離傳輸,亦可用于醫院,方便醫護人員下載病人病歷。他預計,2年后可完成整個研發計劃,而技術將于3年至5年內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