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日前在北京召開新聞宣介會,發布中國領銜制定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1月30在日內瓦正式頒布的《ISO18186:2011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國際標準。
據悉,該國際標準是自中國1978年開始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以來,在物流、物聯網領域第一個由中國專家發起、起草和主導的國際標準,也是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最終上升為國際標準的成功探索。
《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又稱集裝箱電子標簽技術,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的有機結合,為相關單位提供集裝箱實時狀態信息,有助于加速開發低成本、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集裝箱電子裝置,對提升國際集裝箱安全運輸水平發揮積極的作用。
該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國家信息化示范項目”,經歷了中國-美國、中國-加拿大、中國-日本、中國-馬來西亞多條國際航線和國內重慶-上海長江航線、九江-上海危險品航線等應用考驗,并在眾多物流監控企業得到推廣應用。其核心技術獲得了中國、美國專利,并在2009年形成了中國國家標準(GB/T23678-2009)。
2007年,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主導下,全國集裝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成立了以包起帆為領導的工作組,代表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遞交了有關制定集裝箱RFID國際標準的提案。經過一系列曲折而又艱辛的歷程,以及一次次與國際專家們溝通研討,終于將中國職工智慧的結晶、創新的成果推向國際,形成標準,成為我國在由制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型過程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縮影。
ISO 18186:2011是一項源于創新實踐的標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的發布和推廣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電子裝置及其系統在物流領域的開發推廣,提高透明度與安全來引導物流的發展。
2007年,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的主導下,全國集裝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上海國際港務集團、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成立了以包起帆為領導的工作組,代表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遞交了有關制定集裝箱RFID國際標準的提案。經過一系列曲折而又艱辛的歷程,以及一次次與國際專家們溝通研討,終于將中國職工智慧的結晶、創新的成果推向國際,形成標準,成為我國在由制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型過程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一個縮影。
ISO 18186:2011是一項源于創新實踐的標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它的發布和推廣有利于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電子裝置及其系統在物流領域的開發推廣,提高透明度與安全來引導物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