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由我國提交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射頻識別(RFID)國際標準提案《Amendment to ISO/ IEC18000-4 : Information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 Part4: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sat2, 45GHz》(ISO/ IEC/ JTC1/ SC31N4193)順利通過NP階段投票,獲得正式立項。
ISO/IEC/JTC1/SC31現有32個P成員,在此次投票過程中,4個P成員未參與投票,17票贊成,其中包括中國、德國、荷蘭、英國、南非和馬來西亞在內的六個P成員將派專家參與到本提案項目,9票棄權,2票反對。根據ISO/IEC/JTC1關于國際標準提案NP階段的投票規定,本提案已順利通過NP階段投票,這標志著我國在射頻識別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牽頭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在國家標準《信息技術射頻識別2.45GHz空中接口協議》(GB/T28925-2012)基礎上,經過大量技術研發和實驗驗證,積極協調各方意見,不斷進行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該提案。
提案主要規定了工作在2.45GHz頻段的有源RFID系統中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空中接口通信協議及工作方法,具有標簽存儲容量大、通信距離遠、安全強度高等特點,并首創將RFID技術與傳感器技術相結合,可實現對被測物體的無線傳感器監測和定位功能,是物聯網標準體系的基礎類核心標準之一,在集裝箱管理、資產監控、人員監控、車輛及船舶識別等復雜的物聯網應用中具有廣泛應用前景。該標準的實施和推廣,對于我國射頻識別產業突破國外企業的專利壁壘,提升系統的自主可控性和安全性,提高企業競爭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中國國內企業已經開發出符合本提案技術參數的標簽和讀寫器等產品和系統,并在中國長江三角洲和京杭運河船只的精準識別、電子自動通關等領域得到了實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