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項目現場。
FAST項目附近散落在大山里的住戶。
一夜之間, 貴州省平塘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因一個科學項目華麗轉身。它現在擁有一張全球矚目的名片: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天文望遠鏡(FAST)落戶地。
被科學“驚擾”的縣城
8時20分,平塘縣城開始新的一天。玉水河蒙著薄薄的霧氣繞城而過,遠處晨曦照耀著山巒。倘若河畔邊上沒有巨幅紅色標語,此刻的縣城簡直就是一幅疏淡的山水畫。
“玉水金盆”,平塘人如此稱謂自己居住的縣城,言談之中無意流露出自豪感。
現在,平塘人又添了一份新的驕傲——射電望遠鏡。
“天文臺?知道!怎么不知道呢?那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玉水河畔沖洗著拖把的一位中年男子對記者說。
他說,雖然知道那個地方,但是自己沒去過,“現在還沒修好,沒什么好看,它就是一個像碗底的地方”。
“碗底”,是射電望遠鏡落戶地——克度鎮,距離平塘縣城約三個小時車程。
小鎮里的數百萬生意
下午3點,記者從平塘縣城來到克度鎮。但從克度鎮到FAST項目現場大窩函,還有21公里的路程,沒有班車直接到現場。
克度鎮似乎和中國所有鄉鎮一樣,街道兩旁是幾年前剛修建的4~5層小樓房,樓房一層是商鋪,五金、電器、超市、洗發、旅店、摩托車行一應俱全。
這個小鎮并沒有想象中的安靜。商業競爭也在這個人口不到3萬的小鎮展開拳腳。
翌日晨,張哥,小鎮里一位五金店的老板,開著私家車帶記者去現場。
張哥是FAST項目的第一批受益者。他已經連續兩年給FAST項目供貨,每年生意超過百萬。他總結自己生意的兩個優點:品種全、送貨快。
張哥說,國外一個單口徑300米的望遠鏡,就帶動一個荒毛之地成為一個城市。“我們這是500米口徑,將來這里肯定會成為一個大城市。”
離科學最近的地方
從克度鎮到金科村大窩函,一路是喀斯特地貌。路兩邊突兀嶙峋的山頭,既像瘦硬的書法,又像一個倔強不語的老頭。
偶爾,從山里某個角落冒出一戶人家——僅此一戶而已。你唯一的感嘆是:祖先們怎么找到這個地方繁衍生活的?
離FAST項目還隔兩個山頭的地方,住著6戶人家。張哥說,這應該是離科學最近的地方了。不過此時,山坳里靜悄悄的,只有幾縷炊煙從矮舊的屋頂上安靜地升空,最后飄散不見。
科學,似乎離這里很遙遠。
FAST現場:大窩蛋
車子穿過一個人口鑿開的關隘,豁然開朗,FAST現場——一個巨大的“碗底”出現了。不過克度鎮人更喜歡把這里稱作“大窩蛋”。
臨近年關,施工人員都放假了。在現場,我們只碰到鄭州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的夏老師和他的兩位學生。他們正在測量施工控制網。
我們開著車沿著FAST繞了一圈,不時停下來拍些照片。從上面俯視FAST,感覺這個項目堪稱自然神力與人工創造無縫結合的典范。
科學家們怎么找到這個地方的?克度人的答案是:美國人通過衛星遙感知道的。
“怎么是美國人找到的呢?這是我們中國科學院遙感所從300多個洼地里選出來的,從1994年開始,花了10多年的時間。”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現場辦副主任高龍告訴記者。
高龍還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FAST項目將在2016年9月份建成。
背景鏈接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擬采用我國科學家獨創的設計,結合我國貴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設一個約30個足球場大的高靈敏度巨型射電望遠鏡。項目首席科學家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南仁東。
FAST是我國天文科學領域最先進的項目,它利用貴州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為臺址;洼坑內創造性地鋪設4600塊單元組成500米球冠狀主動反射面;將首次采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并聯機器人,實現望遠鏡接收機的高精度定位。在工程技術方面,不僅繼承了目前所有可能的先進技術思想,而且提出了創新性的主動反射面及光電一體化饋源支撐方案,其接收面積大大提高,此外它對饋源及其支撐系統的簡化,使FAST對天體和航天器的跟蹤范圍得到大大的擴充。
FAST項目于2008年12月26日奠基。預計在2016年9月建成,建成后,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相比,它將為人類帶來更大的宇宙觀測空間。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2013-02-26 第6版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