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安裝在國際空間站、迄今為止最強大、最靈敏的空間粒子譜儀——阿爾法磁譜儀(AMS)日前誕生首個物理結果,被認為提供了尋找暗物質的一個重要線索。AMS實驗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的第一篇論文,也成為AMS國際合作組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AMS是美國能源部在《能源部—宇航局執行協議》框架下資助的粒子物理實驗,AMS國際合作是在華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領導下,由包括中國在內的來自歐洲、亞洲及北美洲的16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成,全球的數百名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和學生為之工作。AMS探測器由來自全球的多個大學及研究機構共同研制,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中心組裝,于2011年成功安裝到國際空間站。安裝完成后,AMS即通電并開始獲取數據,收集來自太空的初級宇宙線粒子源信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陳和生院士的領導下,對AMS尤其是在探測器的研制和數據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AMS的永磁體是由中國科學院電工所、高能所和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在北京研制。
從2011年5月19日至今,AMS已經獲取到超過三百億的宇宙線事例,能量測量范圍達到萬億電子伏。它利用永磁體和一系列的精密子探測器收集并分辨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并測量帶電粒子的電荷。
科學家介紹,在過去幾十年內,粒子物理和天體物理學家對初級宇宙線中的正電子比例極為感興趣,背后的原因是:通過測量正電子與電子的比例并研究在整個能譜中任何正電子超出的現象,可以對暗物質的來源及其他物理現象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AMS探測器在太空中的表現毫無瑕疵。經過22個月的飛行,AMS國際合作組獲得了在太空運行精密譜儀的寶貴經驗。
(原載于《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3-04-05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