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國際編號為(199953)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閔乃本星”。
中科院院士閔乃本是南京大學教授,2006年他與團隊關于介電體超晶格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閔乃本星”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于2007年4月18日發現。此后這顆新小行星陸續得到美國Panstarrs項目、洛威爾天文臺、基特峯天文臺、林肯實驗室、卡特林那項目組等多個天文臺站的觀測證實,給予國際永久編號。
閔乃本提出“介電體超晶格”概念,并與團隊將準晶結構引入介電體超晶格,建立了“多重準位相匹配理論”,預言了準周期介電體超晶格可以同時實現多種波長的激光倍頻和直接實現激光三倍頻,隨后用實驗證實。他與合作者發現了介電體超晶格中準相位匹配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的增強效應;發現了微波與超晶格振動強烈耦合所引起的微波吸收新機制;揭示了超聲波在介電體超晶格中的傳播規律,研制成若干超聲原型器件,填補了超聲工程中體波器件從幾百到幾千兆周的空白頻段。在經典晶體生長動力學方面,閔乃本將Frank螺位錯機制與理論推廣為更為普遍的缺陷機制與理論,成為經典晶體生長理論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發展之一。
此前經國際小行星中心與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命名的已有南京大學星、南大仙林星、戴文賽星、曲欽岳星、蘇定強星、方成星、孫義燧星、陸埮星、馮端星9顆南京大學系小行星。
(原載于《科技日報》2013-12-21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