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多年來,光電導天線作為太赫茲波的探測器在太赫茲時域光譜系統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由于光電導材料有限的載流子壽命,直接用測得電流表示入射的太赫茲脈沖電場會帶來波形失真。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激光與太赫茲技術功能實驗室的劉勁松教授和他的團隊成員,發展了一種新型的利用雙探測脈沖的方法實現了對失真波形的修復。通過給定一個入射的太赫茲波,然后將等效電路模型計算的電流和測得電流進行對比。當兩者吻合得很好時,那么給定的入射太赫茲波為真實的太赫茲波。在計算的過程中,不僅考慮了載流子壽命的影響,還考慮了空間電荷場和輻射場屏蔽的影響。結果表明,時變的載流子密度函數和輻射場屏蔽都會使波形的頻譜向低頻移動。該工作成果可以獲得更精確的太赫茲電場信息。工作發表在2013年7月1日的Optics Letters, Vol. 38, No. 13,P.2268-2270。
這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177095),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2010CDA001和2012FFA074)和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010014211004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