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王震首次利用小型VLBI天線實測數據,通過數據反演技術,填補了我國射電實測數據探測月球電離層的空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天體物理與空間科學》(APSS,April 2015)上,且文章中的圖片被選為雜志封面圖片。
王震將提取的衛星微弱信號高精度算法,用于地球測站小型天線接收到的衛星發出的單載波弱信號相位解析,通過采用單星雙頻差分模式,得到S/X雙頻組合模式的相位殘差約為0.2°,相位解算能力達到了2.5×10-13的高精度水平,通過數據反演得到距離月球表面附近0 ~ 30 km總電子含量廓線,證認了月球周圍存在稀薄的電離層,總電子含量可以達到1×1014/m2量級。
王震解析的月球表面附近電離層總電子含量的算法結果與日本研究小組Usuda測站利用64米大天線公布的結果,控制在正負1倍標準差的誤差置信區間之內。這充分表明雙方在利用不同測站天線得到的實測數據以及運用不同處理算法,最終得到的結果基本一致。這種相互驗證進一步說明王震解算的月球電離層的結果是可信的。
此次研究在月球電離層的理論公式上,引入了衛星自旋擾亂影響項,使解析結果更加可靠。在數據處理方法上,通過扣除衛星自旋擾亂影響后,再進行相位差分,減少了相位誤差累計,提高解算精度。
文章中的圖片被選為雜志封面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