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時監測與傳輸技術研究中心在室內定位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精度室內定位系統。在普通室內環境中,該系統平均定位精度可達4厘米,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并有希望開拓新的應用。
定位系統結構簡圖
隨著移動智能設備的快速發展,定位導航服務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機場、醫院、大型購物中心以及物流倉儲、機器人等室內環境中,位置信息能夠為人們提供服務,提高生產管理效率。由于建筑物遮擋,GPS定位技術無法在室內使用,因此室內定位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目前主流的方向是射頻定位技術,如采用WiFi、藍牙、超聲波等信號,其缺點是定位精度較低,定位結果不穩定,或前期部署開銷較高。
研究人員采取基于光信號的定位途徑,在完成第一代基于模擬信號的定位系統之后,目前又成功實現了第二代系統——基于數字光編碼的室內定位系統。該系統利用LED光源和旋轉編碼外殼對室內空間進行分割,并采用新穎的優化方法,細化接收端的位置,極大地提高了定位性能。與基于光強的最先進的定位系統比較,該系統精度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且對環境干擾和終端角度不敏感。與基于攝像頭的定位方法相比較,該系統精度更高,終端能耗更低,且適用范圍更廣。
該項成果由博士生謝波等人合作完成,相關論文近日被The 13th ACM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ACM SenSys)2015會議接收。會議評委認為該項工作采取了創造性的設計,獲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有望開辟一條新的室內定位技術途徑。SenSys是物聯網和移動終端領域的頂級會議之一(微軟學術搜索計算機會議排名前2%),側重于系統設計和實現,評審非常嚴格,錄用率在20%以下。自舉辦以來,廣泛吸引了世界各頂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參與。近幾年來,國內高校平均每年有一到兩篇論文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