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在英國海濱城市布萊頓舉行的IEEE聲學、語音及信號處理國際會議(ICASSP, 12-17 May, Brighton, UK)上,IEEE信號處理學會(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主席Ali H. Sayed院士宣布并頒發了IEEE信號處理快報(SPL)2018年度最佳論文獎,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范平志教授與英國曼切斯特大學Zhiguo Ding教授、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學院博士生楊正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H. Vincent Poor教授合作完成的成果 “On the performance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in 5G systems with randomly deployed users”獲此殊榮。
IEEE信號處理學會這項年度最佳論文獎每年評選一篇,入選論文必須是過去五年內在國際一流期刊IEEE SPL上發表,并且具有技術新穎性(technical novelty)、研究重要性(research significance)、學術質量與有效性(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已經產生重要影響力(high impact)的論文。本次獲獎成果針對用戶隨機部署的5G蜂窩移動通信下行鏈路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系統,揭示了非正交多址接入可獲得優異的遍歷和速率(ergodic sum rate)性能,而其中斷性能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用戶目標數據速率和分配的功率,所獲研究成果對5G移動通信系統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本項研究工作受到了國家973計劃項目(No.2012CB316100)和國家111計劃項目(No.111-2-14)支持。范平志教授目前有9篇論文入選Web of Science ESI高被引論文,這次獲獎論文是其中的一篇ESI高被引論文(該文SCI被引539次,谷歌學術被引836次)。
IEEE聲學、語音及信號處理會議(ICASSP)是IEEE信號處理學會的大型年度旗艦國際會議,本次會議正式注冊參會學者達到了創紀錄的3100多人,是信息領域的一次國際盛會。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EEE)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其會員人數超過40萬人,遍布160多個國家,在電氣與電子工程、計算機與控制、信號處理、車載通信等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范平志教授因在信號設計與無線通信應用等方面的杰出貢獻,于2014年當選IEEE Fellow;他的另一項成果去年獲得IEEE VTS(車輛技術學會)IEEE杰克·諾伊鮑爾獎。
近日,范平志教授又獲提名得到另一項榮譽,從2019年7月1日起擔任IEEE VTS Distinguished Speaker(卓越演講人),為期三年。他之前擔任了4年IEEE VTS Distinguished Lecturer(卓越講師)。范平志教授現任科技部“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CSNMT)”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擁有二個國家“111計劃”引智基地和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學者,包括潘煒(國家863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閆連山、唐小虎(國家杰青、長江學者),馬征(歐盟瑪麗·居里學者)、鄒喜華(德國洪堡學者),Turgay Celik(特聘教授),郝莉、李恒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方旭明(IEEE VTS CD Chapter主席),以及李里、劉剛、羅明星、代彬、類先富等多名學校雛鷹學者。此外,團隊8名成員受聘擔任國際頂級期刊編輯,多名在國際學術組織任職并擔任重要國際會議大會主席和TPC主席。我們相信,西南交通大學CSNMT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在國際化道路上,一定會取得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圖1:IEEE信號處理學會SPL期刊年度最佳論文獎獲獎證書
圖2:范平志與ICASSP’2019大會主席Lajos Hanzo(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圖3:范平志、丁志國與IEEE信號處理學會主席Ali H. Sayed(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