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合作獲取俄羅斯馬加丹地面站所接收的覆蓋北極航道衛星遙感數據,為開展海冰的快速監測,制作北極航道區域的海冰分布圖,保障北極航道特別是東北航道的航行安全,以及“冰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打下基礎。
北極航道主要指通過北冰洋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海上通道。通過北極航道,一方面能緩解中國能源需求,為我國提供更多的能源和資源供給渠道,降低能源和經濟的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縮短亞歐貿易的貨運距離和時間,節約運輸成本,是未來國際貿易潛在的重要運輸線路。但由于北極地區的冰情、水文等年際、年內變化較大,至今還未有固定安全的航線和明確的通航時間。為了分析和研究北極航道的規律特點,保障北極航道的交通安全,特別是監測北極航道海冰的動向,亟需加強我國對北極航道衛星遙感數據的獲取能力,實現方便、快捷、近實時地獲取數據。
依托于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開發的“虛擬地面站”系統,與俄羅斯馬加丹地面站展開數據合作。根據雙方約定,俄方每年提供6月至10月部分國際常用極軌遙感衛星的實時原始數據,通過中方的“虛擬地面站”系統實現數據的近實時處理、展現與推送,填補我國地面站對于北極航線及其白令海峽周邊的監測短板。
該工作得到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冰上絲綢之路北極環境和航道信息服務合作研究”、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以及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北極環境多要素空間觀測與信息服務研究”資助。
北極航線
馬加丹地面站的地理方位
白令海峽北部海域虛擬地面站的海冰監測數據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