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23時59分,中國電科38所和天儀研究院聯合研制的國內首顆商業SAR衛星“海絲一號”SAR載荷,首次開展成像工作即獲得有效回波數據。
12月27日,完成首批回波數據獲取,獲得首批多幅高清SAR圖像,實現了我國首顆商業SAR衛星的高質量成像,成為國際上首幅C波段小衛星SAR圖像,圖像信息豐富,涵蓋城市、山脈、田地、森林、河流、湖泊、冰川和海岸等典型地貌。
“海絲一號”SAR總師、中國電科38所對地觀測研發中心副主任盛磊說,衛星入軌一周,先后完成能源及熱控狀態確認,姿控敏感部件在軌標校,衛星各姿控模式精度確認,數傳鏈路功能確認及SAR載荷的開通測試,星地系統聯通測試,至此從成像任務規劃、工作指令上傳、雷達回波數據獲取,下傳和地面成像處理全鏈路閉環,獲得首批3米分辨率條帶模式高清SAR圖像。目前,成像區域已覆蓋亞洲、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和南極洲,地貌豐富,后續通過性能測試和數據定標,將逐步為用戶提供數據服務。
“海絲一號”歷時1年研制完成,具有輕小型、低成本、高分辨率特點。“海絲一號”SAR載荷和地面應用系統是中國電科38所瞄準國內商業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指標,基于C頻段輕量化有源相控陣天線技術和一體化中央電子設備集成技術研制的,整星重量小于185kg,成像分辨率1米的SAR系統,它可以全天候、全天時對陸地、海洋、海岸進行成像觀測,可為我國在海洋環境、災害監測,及土地利用等提供服務。
——新聞深一度——
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即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主動式的對地觀測系統,可安裝在飛機、衛星、宇宙飛船等飛行平臺上,全天時、全天候對地實施觀測、并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
SAR系統在災害監測、環境監測、海洋監測、資源勘查、農作物估產、測繪和軍事等方面的應用上具有獨特的優勢,可發揮其他遙感手段難以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