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4時0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我國首次批量研制的銀河航天02批批產衛星(包括“北郵-銀河號”衛星在內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和一顆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批衛星主要用于低軌互聯網星座組網技術和服務能力驗證,以及通信遙感技術融合試驗。此次成功發射驗證了我國具備建設衛星互聯網巨型星座所必須的衛星低成本、批量研制以及組網運營能力,對于推動我國商業低軌衛星通信遙感一體化技術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王文博教授、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彭木根教授、科研院副院長郝加全代表學校,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現場全程見證由北京郵電大學和銀河航天公司合作的“北郵-銀河號”衛星發射過程。
圖1:王文博副校長等在指揮大廳觀看衛星發射
本次發射的六顆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單星設計通信容量超過40Gbps,衛星平均重量約為190Kg。這六顆寬帶通信衛星將在軌與銀河航天首發星共同組成我國首個低軌寬帶通信試驗星座,并構建星地融合5G試驗網絡“小蜘蛛網”,具備單次30分鐘左右的不間斷、低時延寬帶通信服務能力。
圖2:銀河航天02批批產衛星在軌圖
此次衛星搭載任務,主要基于我校與銀河航天公司在星地組網和通感算融合方向的聯合攻關成果。雙方于2021年7月完成國內首次低軌寬帶衛星與5G靈巧專網互聯互通試驗,并于2021年9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展了多項5G衛星互聯網聯合技術攻關與在軌試驗驗證。未來,雙方還繼續開展基于該“小蜘蛛網”的星座組網試驗,進行低軌衛星互聯網、天地一體網絡等技術與應用驗證。
圖3:銀河航天02批批產衛星發射現場
此次“一箭七星”成功發射,作為七星之一的“北郵-銀河號”衛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開始執行在軌的通信-遙感融合試驗任務。“北郵-銀河號”衛星,主要依托彭木根教授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G通信-感知-計算融合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聯合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低軌衛星Q/V/Ka頻段寬帶通信載荷樣機研制與接入試驗”,搭載了光學相機和寬帶通信載荷。在軌運行期間,低軌寬帶衛星不僅可以通信,還可以對地拍攝照片和視頻,實現遙感信息的快速傳輸和及時處理。
圖4:“北郵-銀河號”衛星組成
作為星地組網和通感算融合等方向的合作技術負責人,彭木根教授及其團隊長期致力于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的架構、技術與應用研究,提出了面向單星和多星的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體系架構及關鍵技術解決方案。后續將基于本次發射的批產衛星,開展面向單星的遙感數據及時寬帶傳輸應用模式探索及在軌試驗、面向多星的通信遙感融合組網探索及在軌試驗、在軌寬帶通信衛星和遙感衛星的群通信感知融合模式探索及在軌試驗等。這些創新探索及在軌試驗將有利于充分利用稀缺的軌道資源,減少通信和遙感衛星數量,提出新的創新應用,推動我國低軌衛星通信遙感一體化技術完善和應用模式創新。
圖5:基于單星的通信-遙感融合體系架構,源自“彭木根等,《低軌衛星通信遙感融合:架構、技術與試驗》,電信科學,2022年1月”
基于“小蜘蛛網”和“北郵-銀河號”衛星,北京郵電大學將進一步開展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組網與星地融合,空間信息獲取、處理、傳輸與組網,通信、遙感和計算深度融合等研究和試驗,更好地服務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和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