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40多萬元,到2008年的1800多萬元,再到2009年的4000多萬元,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九院險峰廠所屬微波科技模擬公司的微波產業在3年時間里,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順利實現了產品升級換代和經濟規模三級跳,確立了成為該廠民用產業主業項目的地位。
融軍民 微波全速起航
早在2007年初,險峰廠就開始實施軍民融合戰略。該廠充分發揮30多年從事微波型號產品的技術和資源優勢,準確定位國內3G移動通信、電信傳輸建設工程,組建了微波事業部,走上了進軍微波民用產品之路。
2008年1月,該廠成立了微波科技模擬公司。對于新公司,該廠從人力、物力、財力、政策上給予了大力支持,除將原用于民品的所有設備劃歸給微波公司外,還從其他部門調入大型數控設備,建立了功率更強大的微波暗室,并投資300多萬元建立了機械加工、電子裝配兩條生產線。在人力上,該廠先后調配優秀干部、全國技術能手等骨干人才到該公司,使公司實力得到明顯提升。在薪酬待遇上,該公司規定員工工資比同類人員上浮一級,每年還設立100萬元的民用產業獎勵基金,并在評先評優和提干時向民品線傾斜。
當該公司遇到任務重、人員不足時,該廠派出突擊隊協助完成任務;當該公司流動資金不足時,該廠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支持項目發展。一系列支持民用產業發展政策的實施,改變了以往人們對從事民用產業不如軍品的認識,營造了濃厚的發展民用產業的氛圍。
尋合作 搏擊微波市場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微波公司既無成熟產品,又無行業資質,要想獲得訂單很不容易。面對困境,該公司確立了與業內名企合作,通過微波配套件起步,再以微波器件自研為主,走微波設備聯合開發的思路。他們一方面積極尋求有關通信廠家,定位客戶;一方面加快產品研發力度,擠占市場。
為了拓展市場,該廠領導到各地拜訪客戶,進行項目洽談。靠著勤奮、誠懇和航天品牌的影響力,該公司獲得了第一項訂單——廣州京信通訊公司4000件塔放支架加工任務,合同額6.8萬元。
“靠信譽闖市場,憑質量求生存。客戶的滿意度是我們永恒的追求,答應了客戶的就一定要做到。”這是該廠領導經常向該公司員工強調的話。2008年初,一場大雪使孝感市到廣州市的陸路交通完全癱瘓,而客戶又急于催貨。該公司決定不計成本,空運送貨,寧可虧本也不能虧信譽,產品也最終如期交付用戶。當對方了解事情原委后,主動與該公司簽訂了后續訂單。
乘東風 技術突飛猛進
2009年,國家圍繞3G通信產品的巨額投資為微波公司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微波公司抓住機遇,以現有客戶資源為基礎,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年初就獲得了800多萬元的訂單,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同時,新訂單仍然源源不斷簽訂。考慮到自身的生產能力,該公司不得不拒絕了部分訂單。
眼看著一條條“大魚”從眼前游過,該公司所有員工都心有不甘。為此,該公司一方面加大與各配套廠家的溝通協調,確保外購件產品質量和齊套進度;另一方面在內部開展“增產增效、人人有責”主題活動,采取定崗定人,關鍵工序質量問題反饋等措施,將裝配合格率從50%提高到80%。同時,該公司還通過租賃和改建廠房,在孝感組建了天線配套、無源微波和PDH產品生產線,在深圳建設了干線放大器生產線,并招聘大量熟練工種充實生產線,迅速提高生產能力。
在技術開發上,該廠借廠所一體化運行的快速反應機制,整合技術力量,成立了微波技術研究室,通過引進成熟技術人才、簽訂研制項目責任令等系列措施,開發出W-CDMA干線放大器、2.4G~23G等系列PDH數字微波通信設備等40多種新產品,實現了從無源器件到有源設備的跨越。其中,有10多種產品為該公司自主研發產品,有4項技術專利申請獲得受理,其中一項已正式獲得授權。
強素質 打造核心競爭力
企業要發展,關鍵在人才。微波公司十分注重員工思想和技術技能的培訓與提高。該公司黨支部組織員工積極參加工廠舉辦的各項活動,增強員工對航天精神、三江精神和險峰作風的認同感,增加隊伍凝聚力。
同時,該公司以“學業務、懂經營、強質量”為主題,持續開展導師帶徒、技能競賽、技能鑒定和崗位練兵等活動,在公司內部形成了人人比技術,個個爭先進的競爭氛圍。為迅速提高微波腔體產品設計和調試能力,該公司去年從社會上高薪招聘了兩名相關人才,在他們的帶領下,其他員工的技術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多項微波腔體產品研發順利結題。此外,該公司還經常聘請行業專家講課,或結合公司業務,組織骨干人員到科研院校、業內名企進行技術交流。
近日,占地130畝、總投資1億多元的微波產品綜合廠房項目在三江產業園奠基,這標志著該公司微波產品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里程。該公司將以此為契機,大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掌握行業上游資源,將產品逐步由微波器件向微波單機、高端集成系統、網絡設備轉變,增強核心競爭力,做大企業,做強品牌。
(張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