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某天,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五室的工作人員突然接到了一個來自石家莊的電話,來電方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4所的總體部門。
正當他詫異這通電話緣由之際,對方表達了來意,原來54所的總體部門是通過五室在全國天線年會論文中的介紹,慕名前來咨詢該室微波暗室的試驗測試能力,以尋求合作機會的。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將事情報告給了五室主任王健。
此次54所帶來的是他們自行研制了一年多時間的測控天線,54所的總體部門對天線的測試指標一直不滿意,但由于受到該所天線部門在測試手段、場地、技術設備等多方面條件不足的影響,始終無法測試出準確數據。他們希望五室的微波暗室能為他們做出測控天線的方向圖,幫助他們判定天線性能,精確定位出指標不好的癥結。
王健在了解到這一可能的合作機遇后,當日下午便組織成立了專項小組,與對方展開了積極的溝通交流,預備將五室微波暗室的測驗能力及自有的天饋產品的全部優勢全面展示出來,緊緊抓住這次機遇。
經過仔細的討論研究,五室的技術人員們決定用天線仿真手段來進行測試。他們抓緊時間、加班加點,在不足7天的時間內便完成了天線仿真設計及方案編寫,并由室主任親自帶隊,專程向54所遙控總體進行了方案匯報。
“為了展現出優勢,在匯報天線仿真方案的同時,我們還特別提及并重點介紹了典型天線產品設計形式及主要指標,希望能尋求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技術員小王如是說。
54所聽過匯報之后,對14所五室提出的測試設計方案及相關設計團隊極為認可,并對該室快速解決總體難題的服務態度十分滿意,即刻決定合作,在一周內就將飛行器縮比模型及測控天線運至北京,進行方向圖測試。
在完成天線測試后,五室的技術人員們發現,該天線低仰角增益低、凹陷角度大,根本不能滿足飛行器飛行時的測控傳輸需要。他們向54所總體設計員詳細講解了方向圖測試數據,仔細闡釋了這個壞消息背后的技術原理并果斷向他們表達了天線研究設想,提出了在飛行器結構模型之上去實現天線低仰角的設計新思路。這一新思路的提出,無疑是雪中送炭,立刻就引起了54所總體部門的極大興趣,當場就授權給五室來進行該天線樣機的研制。
經過兩個多月的研制、攻關,由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五室設計的天線樣機經相同縮比飛行器模型方向圖測試后,性能完全滿足客戶方的測控傳輸需求。他們憑借自身天線的優異電性能指標,及其在長時間飛行可重復使用的優異結構功能特性,用70天時間解決了困擾對方一年半的設計難題,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從而取代了該所自有的天線伺服專業部,成為了該飛行器項目測控天線的配套承制方,成功搶灘中電54所飛行器合作項目市場。
在得知自己被授權、成為54所某飛行器天線樣機加工與測試的唯一合作單位之后,五室的設計員們士氣大振。之后,五室的天饋產品已逐漸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與口碑。目前,他們的天饋天線產品合作配套項目已經拓展至多個飛行器型號,相關的合同額度也不斷攀升,市場前景廣闊。(岳苗 王輝 李軍)
(來源:中國航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