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9日,首屆中國微波周在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本次學術活動是國內微波領域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由國際微波毫米波技術會議、國際無線會議、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和微波毫米波科技成果及產品展組成。微波周由中國電子學會微波分會主辦,IEEE微波理論與技術協會聯辦,電子科技大學等承辦。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葡萄牙、新加坡以及我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1300余名代表參加本次學術盛會。
微波分會副主任委員王秉中教授主持開幕式
微波分會主任委員馮正和教授致辭
IEEE協會前主席Staecker博士致辭
IEEE MTT協會前主席Snyder博士致辭
微波分會副主任委員、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兼學位辦公室主任、物理學院王秉中教授主持了7日舉行的開幕式。開幕式上,微波分會主任委員馮正和教授、IEEE協會前主席Staecker博士和IEEE MTT協會前主席Snyder博士分別代表微波分會、IEEE協會和IEEE MTT協會致辭。國際微波毫米波技術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肖紹球教授、國際無線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陳志璋教授、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陳星教授分別對三個會議的籌備情況作了介紹。
微波周邀請了8位微波領域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Patrick Roblin教授在題為“Everything You Can Do With Vector Nonlinear Microwave Measurements”的大會特邀報告中講到,非線性矢量網絡分析儀的出現,會導致微波工程在測量、建模、非線性微波電路的設計上引入新的范例,基于電路的非線性微波模型可以直接從大信號測量中提取。
美國RS微波公司Simone Bastioli博士的大會報告分享了“Nonresonating Modes Do It Better”。他介紹了非共振模式的新穎概念,以及如何利用非共振模式來擴展微波濾波技術的性能和能力。
高通公司中國研究部主管Hao Xu博士圍繞“Making 5G NR a Reality”做大會報告,從新穎的物理層技術到靈活的網絡體系結構,從傳統的亞6 GHz到新的毫米波前沿,分享了研究成果的仿真分析、原型開發和現場測試的細節。
葡萄牙阿威羅大學Nuno Borges Carvalho教授詳細介紹了“Energy Efficient Fu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他從移動網絡和物聯網的角度對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能量問題進行了闡述,討論了無線設備無電池問題。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吳柯教授以“Emerging Multi-Function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Future Smart Wireless Systems”為題作大會報告,介紹和討論了在多功能收發器和系統集成的發展中的一些新進展,綜述了目前最先進的線性和非線性技術,結合目前無線系統的發展,如5G、物聯網等,給出了理論和實驗證明。
上海交通大學毛軍發院士詳細介紹了“毫米波電路系統異質集成技術”。他說,通過異質生長或異質鍵合等方式集成為一個完整的二維至三維集成電路或系統,充分發揮各種材料、器件與結構的長處,是毫米波電路系統的重要發展方向。他還回顧了毫米波異質集成技術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分析了其面臨的科學技術問題的本質,介紹了研究進展情況。
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陳堂勝研究員圍繞“高頻率GaN微波功率器件與電路”作大會報告,提出探索新的異質結材料體系、開發新的器件工藝技術,進一步發掘GaN材料的性能優勢是器件研制不懈的追求,GaN HEMT在高頻、大功率方面具有很大優勢,同時在亞毫米波頻段應用具有巨大發展潛力。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學院楊仕文教授以“四維天線陣綜述”為題作大會報告。他介紹,通過在具有三維空間自由度的常規天線陣中引入“時間”自由度,可以形成“四維天線陣”。他還講述了四維天線陣的應用基礎方面的研究動態,包括邊帶抑制、DOA 估計、保密通信、軌道角動量通信等應用基礎方面的理論與實驗研究新成果。
此次微波周設立了101個口頭報告單元和36個張貼報告單元,包含1200余篇論文,覆蓋了微波毫米波有源電路、微波毫米波無源器件、微波毫米波天線、微波毫米波系統、太赫茲理論與技術、電磁理論、計算電磁學、電磁散射、電波傳播、無線能量傳輸、無線通信系統等研究方向,邀請81位專家作了精彩的分會場報告。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趙德雙教授作題為“Research on Shaping Microwave Fields at UESTC”的分會場特邀報告,馬凱學教授作題為“Emerging SISL Platform for High Performance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wave Circuits”的報告,電子學院羅訊教授作題為“Wideband Digital Power Amplifier and Transmitter with Polar-Modul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5G Wireless”的報告。王秉中教授、段兆云教授、唐小宏教授、林先其教授等多位專家擔任了分會場的Session Chair。
微波周評選出國際微波毫米波技術會議優秀學生論文3篇、國際無線會議優秀學生論文5篇、全國微波毫米波會議優秀學生論文5篇和林為干教育發展基金優秀論文1篇。電子科技大學極高頻復雜系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吳亞飛同學的論文“三維蜿蜒基片集成波導傳輸線及其在電磁波近場控制中的應用”獲得林為干教育發展基金優秀論文獎;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舒一洋同學的論文“A 173 GHz Transformer-Based Push-Push Oscillator with 11.2% Tuning Range in 28nm CMOS”獲得國際無線會議優秀學生論文獎。
共有52家單位參與了首屆中國微波周微波毫米波科技成果及產品展。活動為從事微波毫米波與射頻領域的企業提供了展示產品及服務交流的平臺。
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認真謀劃、精心組織,組織學院計算電磁學研究生團隊,為本屆微波周提供了高質量的志愿者服務,為微波領域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受到了與會專家和參展廠商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