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洋1,2劉勝文1杜彪1,2金乘進2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石家莊050081)1
(中國科學院射電天文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12)2
摘 要:平方公里陣(SKA)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 致力于回答宇宙起源等基本問題。作為新一代的世界級射電望遠鏡,SKA 計劃引入包括整體成型面板、相控陣饋源、超寬帶單波束饋源、孔徑陣列在內(nèi)的多項先進的天線技術(shù)以增強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文章對SKA 中的天線新技術(shù)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射電望遠鏡天線,平方公里陣,整體成型面板,多波束,超寬帶
1、引言
平方公里陣SKA (Square Kilometre Array)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1]。其接收面積達一平方公里, 頻率覆蓋70 MHz–20 GHz,比目前最大的厘米波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JVLA (Jansky Very Large Array)的靈敏度提高50 倍、搜尋速度提高10000 倍。SKA 致力于回答人類認識宇宙的一些基本問題,特別是第一代天體形成、星系演化、宇宙磁場、引力的本質(zhì)、地外生命與地外文明、暗物質(zhì)和暗能量等[2],其科學目標和技術(shù)指標均具有國際領先性。2013 年,SKA 發(fā)布了系統(tǒng)基線設計[3],宣告SKA 進入了建設準備階段。
圖1、SKA 效果圖
天線是射電望遠鏡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和形式對于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根據(jù)基線規(guī)劃,SKA 將在分階段南非和澳大利亞興建反射面天線陣列、低頻孔徑陣列和中頻孔徑陣列,并計劃使用相控陣饋源、超寬帶單波束饋源等多項先進技術(shù)以提高其觀測能力。文章對SKA 中的天線新技術(shù)進行了介紹。
2、反射面天線
中頻反射面天線陣列將由分布在3000km 的范圍內(nèi)的約3000 面天線組成,其頻段覆蓋最寬、靈敏度和分辨率最高,對于SKA 科學目標至關重要。中頻反射面天線單元不僅要求性能優(yōu)異,考慮到陣列分布地域廣、單元數(shù)量多,且要在短短數(shù)年內(nèi)完成生產(chǎn)、運輸、安裝和調(diào)試,因此還必須滿足低成本、批量生產(chǎn)和快速安裝的要求。為此,提出了反射面整體成型技術(shù)。
反射面整體成型技術(shù)使得整個反射面僅由一塊面板構(gòu)成,其最大的好處在于反射面不需要拼裝,也不用調(diào)整面形精度,節(jié)約了天線安裝和調(diào)整的時間,同時消除了面板縫隙的影響,提高了天線的靈敏度。其難點在于,要求面板的制造精度很高,且面形精度隨俯仰角的變化不能過大,這就對反射體的結(jié)構(gòu)設計和加工工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目前,采用整體成型面板的反射體方案主要有邊緣支撐[4]和桁架支撐兩種方案。
如圖2 所示,邊緣支撐的反射體方案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主面,在主面邊緣用鋼材料背架進行多點支撐,同時在主面中心采用半適應結(jié)構(gòu)支撐。副面和副面支撐均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這一方案在加拿大制造的天線樣機DVA-1 中得到了應用,其結(jié)構(gòu)形式簡潔,背架部分易于加工,但反射面邊緣與中心之間的部分缺乏支撐,面形精度易受到重力影響,隨天線仰角的變化較大。
圖2、采用邊緣支撐整體成型面板的天線反射體
中國的天線樣機DVA-C 采用了桁架支撐反射體,該方案結(jié)合了整體成型反射面的先進理念與鋼桁架支撐的成熟技術(shù),如圖3 所示。該方案的反射面采用2mm 厚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整體成型,反射面背面布有泡沫三明治結(jié)構(gòu)的加強筋。反射面與加強筋通過膠結(jié)連接,能夠有效提高反射面的精度。主副反射面之間采用鋼結(jié)構(gòu)背架連接。
圖3、采用桁架支撐整體成型面板的天線反射體
3、相控陣饋源
相控陣饋源(Phased Array Feed)是放置在反射面天線焦平面附近、作為多波束饋源使用的小型相控陣天線[5]。將PAF 作為大口徑天線的主焦饋源研究始于上世紀末,與傳統(tǒng)的多喇叭饋源組相比,相控陣饋源具有如下優(yōu)點:
(1)快速巡天。同時提供數(shù)量更多、相互交疊、且性能更為相近的波束,有效提高射電望遠鏡的巡天速度。
(2)改善照明。通過適當?shù)募? 提高望遠鏡口徑效率,同時抑制遠旁瓣,降低環(huán)境引起的噪聲溫度,提高射電望遠鏡的靈敏度。
(3)此外,相控陣饋源還有助于避免電磁干擾[5]及補償反射面變形[6]。
鑒于上述優(yōu)點,相控陣饋源成為包括SKA 在內(nèi)的新一代射電望遠鏡的代表技術(shù)之一。圖4 和圖5 給出了目前SKA 相控陣饋源的兩個備選方案[7,8]。
圖4、澳大利亞研制的相控陣饋源
圖5、加拿大研制的相控陣饋源
4、超寬帶單波束饋源
射電天文望遠鏡所用寬帶饋源頻率一般覆蓋一個倍頻程,近來的研究表明,反射面饋源有可能工作在更寬的頻帶內(nèi)。SKA 反射面天線陣列計劃覆蓋350MHz-20GHz 的頻帶,超寬帶單波束饋源的使用將使得這些天線能夠在超寬頻帶內(nèi)進行觀測,提高天線的靈敏度。此外寬帶高性能饋源接收機可減少接收機數(shù)目,降低工程建設和將來運行維護難度。
目前SKA 超寬帶單波束饋源的主流方案有Eleven 饋源[9]和四脊喇叭(Quad-Ridge Flared Horn)[10]兩種。Eleven 饋源利用兩對傾斜放置的對數(shù)周期天線實現(xiàn)雙極化的寬帶輻射,并借助金屬反射板將天線的相位中心穩(wěn)定在饋電點附近(圖6)。Eleven 饋源的特點是方向圖和相位中心隨頻率變化較小,且高度較低。但其饋電比較復雜,插入損耗大,引入的噪聲較多。
圖6、為SKA 研發(fā)的Eleven 饋源
四脊喇叭利用脊波導截止波長較長的特性,以逐漸張開的四脊波導實現(xiàn)能量的雙極化寬頻帶定向輻射。其特點是饋電容易,插入損耗較小。但四脊喇叭屬于口徑天線,因此方向圖和相位中心隨頻率有一定變化。
圖6、為SKA 研發(fā)的四脊喇叭饋源
5、孔徑陣列
SKA 規(guī)劃建設低頻和中頻兩個孔徑陣列[11,12],其中低頻孔徑陣列(圖7)由數(shù)十萬個對數(shù)周期天線組成,稀疏分布在200km 的范圍內(nèi),頻率覆蓋50~350 MHz。中頻致密孔徑陣列由250 個的Vivaldi 陣列天線組成,每個陣列天線直徑約為60m,頻率覆蓋400~1400 MHz,分布范圍與低頻孔徑陣列相當。
圖7a、SKA 低頻孔徑陣列效果圖
圖7b、SKA 中頻孔徑陣列效果圖
由于單個陣元的波束很寬,孔徑陣列幾乎可以提供全空域視場,這為巡天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巨大的陣元數(shù)量也給數(shù)據(jù)傳輸和處理帶來了挑戰(zhàn),尤其是中頻致密孔徑陣列,每個60m 的陣列天線都包含著數(shù)萬個Vivaldi 天線。此外,孔徑陣列的功耗對SKA 的運行成本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6、結(jié)論
作為新一代的射電望遠鏡,SKA 項目引入了多種先進的天線設計理念和制造技術(shù),而這些技術(shù)的成功研發(fā)和應用,也將極大推動天線技術(shù)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Dewdney P, Hall P, Schilizzi R, et al. The Square Kilometre Array. Proc IEEE, 2009, 97(8): 1482-1496.[2] 彭勃, 金乘進, 杜彪, 等. 持續(xù)參與世界最大綜合孔徑望遠鏡SKA 國際合作. 中國科學G 輯, 2012, 42: 1292–1307.
[3] Dewdney P. SKA1 System Baseline Design. Square Kilometre Array Organization. 2013.
[4] Imbriale W, Cortes-Medellin G, Baker L. Update on the SKA offset optics design for the U.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ject. In: IEEE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2011. 1-10.
[5] Hansen C, Warnick K, Jeffs B.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ing an array feed design for radio telescopes. In: Proc IEEE Antennas Propag Society Int Symp Conf, 2004. 539–542.
[6] Rahmat-Samii Y. Array feeds for reflector surface distortion compensation: concepts and implementation.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1990: 20-26.
[7] Hampson G, Macleod A, Beresford R, et al. ASKAP PAF ADE - advancing an L-band PAF design towards SKA.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magnetics in Advanced Applications. Jonesburg, 2012. 807-809.
[8] Veidt B, Hovey G, Burgess T, et al. Demonstration of a dual-polarized phased-array feed.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11, 59(6): 2047-2057.
[9] Yang J. Preliminary design of Eleven Feed for SKA Band 1. In: 31th URSI General Assembly and Scientific Symposium. Beijing: 2014.
[10] Akgiray A, Weinreb S, Imbriale W A. The quadruple-ridged flared horn: A flexible, multi-octave reflector feed spanning f/0,3 to f/2.5. In: 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 and Propagation. Sweden, 2013. 768-769.
[11] de Lera Acedo E, Ghods N, Scott P, et. al. SKA AA-low front-end development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The 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EuCAP). Prague, Czech Republic, 2012. 616 – 620.
[12] van Ardenne A, Bregman J, van Cappellen W, et al. Extending the Field of View With Phased Array Techniques: Results of European SKA Research. Proc IEEE, 2009, 97 (8): 153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