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個Antenna是以天線仿真和調試為主,理論原理為輔的干貨天線技術專欄,包括天線入門知識以及各類天線的原理簡介、仿真軟件建模、設計、調試過程及思路。如有想看到的內容或技術問題,可以在文尾寫下留言。
摘要:
八木天線是由一個有源振子(一般用折合振子)、一個無源反射器和若干個無源引向器平行排列而成的端射式天線。在二十世紀20年代,由日本東北大學的八木秀次和宇田太郞兩人發明了這種天線,被稱為“八木-宇田天線”,簡稱“八木天線”。
本文使用的軟件為CST2018和AnsysEM 18.2
八木天線的命名
提到八木天線,大家可能以為這天線是一個名字里有八木的人發明的,而且這就是天線的全稱。事實上,八木天線的原始設計和工作原理首先由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的 S. Uda發表于日本的I.E.E. 雜志[1]。
但使得該天線更廣泛流傳和閱讀的文章[2]卻來自Uda 教授的一位同事——H. Yagi。
盡管Yagi在他的英文論文中致謝了Uda教授,但全世界還是習慣將該天線稱為Yagi-antenna,這也成了天線詞典中的通用術語。
參考資料
[1]Uda S . Wireless Beam of Short Electric Waves[J].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1927(452):273-282: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5280214_Wireless_Beam_of_Short_Electric_Waves
[2]Yagi H . Beam Transmission Of Ultra Short Wave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 1928, 85(6):715-740: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670051
宇田新太郎完成了八木-宇田天線的大部分工作并最先獨立發表了該研究成果,但之后八木秀次教授將論文翻譯成英文并成為第一作者,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成果對外的展示者。除此之外,八木秀次在申請專利時也未加上宇田教授的名字,這一切操作直接導致了外界認為八木秀次是“八木-宇田天線”的主要發明者。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世人漸漸肯定了宇田教授的貢獻。為了更恰當地反映兩位發明人的貢獻,在國際上通用的教科書里,該天線統稱為八木-宇田天線(Yagi-Uda antenna)。也算是為其"加冕"了。
https://www.jstage.jst.go.jp/article/transele/E98.C/7/E98.C_616/_article/-char/ja/
八木-宇田天線的工作原理
我們都知道,偶極子天線,其H面方向圖為一個圓,沒有定向性。但是將兩個半波振子放置一定間距d組成二元陣,并對其以一定相差進行饋電,其方向圖就會產生規律性變化。
下圖所示為兩半波陣子間隔,饋電相差為時,其單元方向圖,二元陣陣因子圖和利用方向圖相乘原理計算出的二元陣E面方向圖。
類似來看,激勵半波振子,其H面方向圖為一個圓,無方向性。但加上一根或幾根無源振子并排放置后,其H面內的方向圖將變得有方向性。
為了實現端射效果,在主輻射方向上的寄生振子的長度略小于中間有源振子的長度。有源振子(Driven)長度通常略小于(通常為,而引向器(Director)的長度應該是大約。引向器并不必須具有相同的長度和直徑,其之間的間距通常為。
Uda在大量的實調過程中總結道:最佳反射器(Reflector)的尺寸約為,與有源振子間距;最佳引向器的尺寸比半波長約短10%,與有源振子間距波長。這些只是經驗數據,不一定對應全局最佳設計尺寸。
隨著科研學者的深度研究,微帶八木天線逐漸涌入人們的視野。下圖所示的分別為層疊式微帶八木天線和平面式微帶八木天線。
層疊式微帶八木天線橫向上尺寸并不大,但是縱向上的尺寸卻顯得相對較高;平面式微帶八木天線的縱向尺寸較小,但在橫向尺寸上卻顯得相對較大。兩種方案可根據需求指標和具體結構尺寸而定。有興趣的可以搜索微帶八木天線相關文獻進行深入學習研究,這里就不展開贅述了。
CST仿真實例
如下圖所示的一個八木天線包含一個有源振子,一個反射器和5個引向器。
有源振子,反射器和引向器的長度分別為23.5mm,26mm和21mm,反射器和有源振子的間距為12.9mm,第一引向器與有源振子的間距為12.9mm,各引向器之間的間距為17.6mm,振子的直徑均為1mm。
有源振子采用50歐姆離散端口激勵,仿真結果表明,該八木天線在WIFI 5G band1頻段內S11<-10dB,端口匹配良好。
下圖是八木天線5.1GHz、5.2GHz、5.3GHz、5.4GHz四個頻點的E面方向圖:
粗調的八木天線,其帶內頻點的副瓣電平和前后比有所差異。主副瓣比基本在9dB左右,最好前后比在5.3GHz,大概有23dB左右。不過當做簡單的定向天線,用來點對點通訊的話,主要還是關心主波束對應的最大增益值。
資源分享
PDF文件在下面的總文件夾進行更新:八木天線那些事
https://pan.baidu.com/s/1wi7BcSFhpvdU6lvb2vFqcg
提取碼:q8ra
END
本文為MWRF.NET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market#mwrf.net(#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