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個Antenna是以天線仿真和調試為主,理論原理為輔的干貨天線技術專欄,包括天線入門知識以及各類天線的原理簡介、仿真軟件建模、設計、調試過程及思路。如有想看到的內容或技術問題,可以在文尾寫下留言。
摘要:
傳統的相控陣天線需要獨立控制成千上萬個TR組件單元(移相器、放大器等),使它們具有良好的幅度一致性和相位精度,軍用產品甚至還要求能在嚴苛的高低溫測試下長時間運行。由于其成本過高,難以進入消費市場。
傳統相控陣天線
相控陣天線是一種通過控制陣列天線單元的饋電幅度和相位來改變遠場方向圖形狀的天線。相較于采用機械方法旋轉天線所引入的慣性大、速度慢等缺點,相控陣天線可通過計算機快速控制饋電的幅度和相位,達到高速波束掃描效果。理論上可以對單元的饋電幅度和相位進行優化控制,以實現較低的副瓣電平、將零點位置對準干擾方向,或者實現特殊方向圖形狀的波束賦形等。
參考閱讀:
淺談陣列天線及布陣,低副瓣陣列的設計原理,陣列天線的賦形波束綜合(一)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相控陣,特意按F12進入檢查模式,找到視頻的源頭給大家傳上來一份:
相信微波電磁場方向的人對下面這張圖應該很熟悉,傳說中上萬個陣列單元的相控陣,出自美國雷神公司。
·雷神公司(Raytheon Company),是美國的大型國防合約商,總部設在馬薩諸塞州的沃爾瑟姆。由Laurence K.Marshall(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畢業生)和他的大學同學Vannevar Bush (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畢業生)以及年輕的科學家Charles G.Smith(時任麻省理工學院的副教授)共同組建。
成千上萬個天線單元后端接一些移相器在波束掃描時給單元間提供相位差?,F在,相控陣大多采用數字式移相器,由計算機控制,其相移量以二進制方式改變。設移相器位數為K,則其最小相移量為:
從公式可以看出移相器所能提供的相位差并非連續變化,而是以
的整數倍進行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相鄰狀態下的波束指向差異(波束躍度)為(左右滑動看完整公式):
如果波束躍度過大,就可能會存在掃描盲區。為了不出現上面這種情況,一般要求波束躍度小于波束掃描時的半功率波瓣寬度。
平板相控陣天線
對于傳統的相控陣而言,由于每個單元都需要射頻連接器,移相器等,其造價成本自然偏高。而且高頻時,單元間距就幾mm,陣列天線板與射頻板分立式加工組裝調試,自然存在很多公差問題需要克服,批量生產調試也難以保證比較好的一致性。
如下圖所示是相控陣天線的典型RF前端,衰減器和移相器負責對發射/接收信號的幅度和相位進行賦值,發射鏈路中需要采用功率放大器將小信號能量放大,接收鏈路中需要濾波器和低噪放將需要頻段的小信號進行放大,然后送往后端進行數字波束合成。
隨著半導體技術和封裝技術的發展,集成式模擬波束成型IC應運而生,即相控陣芯片。這些芯片的主要功能是準確設置每個通道輸出信號的相對幅度和相位。在這方面,國內的紫金山實驗室研制出了超低成本CMOS工藝毫米波芯片:
·基于65nm CMOS體硅工藝,所實現的Ka頻段CMOS相控陣芯片噪聲系數為3.0dB, 發射通道效率為15%,無需校準即可實現精確幅相控制,相關測試結果表明所研制的低成本相控陣芯片具有集成度高、幅相控制精確等優勢, 噪聲系數等關鍵技術指標接近砷化鎵工藝。
紫金山實驗室還聯合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實現了CMOS 毫米波芯片與4096發射/4096接收超大規模集成相控陣[1]。
下圖是該項目的高密度多層板PCB工藝圖:將大規模微帶天線陣列印刷在頂層、射頻電路、控制電路,供電電路集成和芯片等貼裝在背面 ,中間層則采用功分和饋電網絡,這樣一來,昂貴且體積大的TR組件則被多層板中交錯復雜的線路和盲埋孔所替代了。最終在和深南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的相互磨合下,不斷完善技術改進工藝,終于在車載和船載寬帶衛星通信中得到應用驗證,并且使得該方案項目具有批量生產可制造性。
·天銳星通的相控陣芯片和平板業務集中到了XPHASED天銳星辰,2019年推出第一款民用相控陣平板天線,并在從成都到南京2000公里的路程中驗證該平板天線的性能,是中國第一款能上路使用的民用相控陣平板天線,在Ka頻段連接高軌衛星。
參考資料
[1]趙滌燹, 陳智慧, 尤肖虎. CMOS毫米波芯片與4096發射/4096接收超大規模集成相控陣設計實現[J].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51(3):15.: "https://pan.baidu.com/s/1mtyYqPYVrN6u3eapZSWK2Q,提取碼:r8a8"
Kymeta、
雖然國內這項成果特別振奮人心,但是我們還是要立足當下,并放眼全球。例如僅僅200左右人的一個美國科技公司,Kymeta(https://www.kymetacorp.com/),利用超材料技術來“操縱”其電子天線,得到了比爾蓋茨的領投并獲得美國國防部9.5億美元的IDIQ合同。除此之外,美國空軍已授予Kymeta提供系統開發和運行服務,作為橫跨空中、陸地、海洋、空間、網絡和電磁波譜等領域的統一力量。
為了直觀感受超材料天線的波束切換效果,可以觀看下方視頻:
·M. C. Johnson, S. L. Brunton, N. B. Kundtz and J. N. Kutz, "Sidelobe Canceling for Reconfigurable Holographic Metamaterial Antenna,"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63, no. 4, pp. 1881-1886, April 2015, doi: 10.1109/TAP.2015.2399937.(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031374)
Kymeta公司基于超材料的天線與其他相控陣平板天線存在明顯差異。其不像傳統的相控陣天線那樣單獨控制成千上完個天線單元,而是采用具有可調諧的超材料元件結構控制波束形成,而且其獨有的算法理論可實現較低的副瓣電平,且具備重量輕、尺寸小、功耗低的優點。除此之外,Kymeta的天線采用了超材料結構,其生產方式與液晶顯示屏類似,可以批量生產,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商用市場。
下圖是David R. Smith團隊提出的一種超材料天線(https://arxiv.org/pdf/1711.01448.pdf),其學生Nathan B. Kundtz即是現Kymeta創始人兼CEO。對于這種類型的天線,簡而言之就是每個單元用二極管或者液晶調諧其工作狀態,而每個單元的工作狀態又會影響整個陣列單元的饋入能量的幅度和相位,因此其具有很高的調控自由度,從而實現波束掃描。
對于平板相控陣來說,其帶寬效率、波束指向精度,低副瓣控制水平和抗干擾能力等是平板天線技術發展的重要指標項,而較為出色的性能和低成本則是制約平板天線發展的主要因素。希望國內平板相控陣的性能像國外Kymeta這些高科技企業看齊,不斷攻堅,解決批量制造和低成本商用化這一對矛盾。
END
本文為MWRF.NET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market#mwrf.net(#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