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Sharp成功地演示了該技術,利用了James C. Lin博士的脈沖微波發射器;并于1974年,在猶他大學的工程和心理系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公布出來。
在1975年三月《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期刊上,對該次研討會和Sharp的成功實驗的原理做了介紹。它的作用原理在Sharp的成功的基礎上又經過了30多年的不斷完善,日臻成熟。其原理基于中到高功率的微波雷達脈沖在人耳中可產生可以聽到的噠噠(click)聲,二戰以來這種效果被稱為“雷達聽覺”。
Joseph Sharp博士使用電腦,來產生一個雷達樣的微波脈沖,每次說話者的聲音波形從高到低地搖擺,將聲波轉換成微波脈沖,如下圖所示:
演示中,Joseph Sharp坐在微波發設器并排,發射如上所示波形.他能夠聽到類似“機器人”般的聲音,念誦數字0到9。現存記錄顯示,他并沒有把試驗深入下去。那次演示是在1973年,雖然微波致癌的概念還不甚普及,也許正是輻射致癌的危險,使該技術沒有深入開展下去,至少公開的情況如此。
早在20世紀60年代,Allen Frey博士通過研究雷達聽覺確立了合成聲音每平方厘米頭部表面需要3/10瓦特功率。用噠噠聲合成語音是“數字聲音”技術的原始形式。
在1990年代和21世紀初期的一些年里,美國軍方確認“微波傳聲”技術,并在網上字典中縮寫為“V2K”。出于未知原因,軍方在2007年前后刪除了該詞條。
在一些專利中可以發現發展高級形式的”微波傳聲”技術的參考資料。1990年代后期以來,在稀有的美國空軍技術資料中參考了這項技術.
2008年夏ABC新聞報導,微波傳聲技術(V2K/V2S)的商業版本,命名為MEDUSA(Mob
Excess Deterrent Using Silent Audio),進行了商業推廣,給軍方和警方應用.
受害者曾抱怨不同時間聽到這種侵略性聲音,而且音質非常清晰。聲音通常說褻瀆和蔑視的言語,還有電話鈴聲、尋呼機聲、鬧鐘聲和敲門聲等等。良好的音質說明了自Joseph Sharp博士演示以后技術有了很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