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GSM網絡運營商擁有廣覆蓋的GSM網絡、龐大的用戶群,其2G網絡如何平滑演進到3G網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GSM運營商既要保持其網絡覆蓋及用戶優勢,又需要將3G引入導致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本文從網絡結構、經濟效益、市場發展等各個方面提出了GSM網絡向WCDMA網絡平滑演進的幾點建議。
一、WCDMA無線設計與GSM的區別
1.GSM無線設計的目標及其實現手段包括:
覆蓋-小區半徑與容量無密切關系;
容量-頻率復用和硬件有關;
服務質量-必須滿足最小的C/I要求;
無線系統設計是根據容量做好頻率規劃。
2.WCDMA無線設計的目標及其實現手段:
覆蓋-小區半徑與容量關系密切;
容量-不僅與硬件有關;
服務質量-各種業務必須滿足所需的Eb/No;
系統設計是覆蓋與容量的平衡過程。
二、GSM設備向WCDMA的平滑演進
1.建設WCDMA可以充分利用現有GSM站址資源
為了縮短部署周期、降低投資,運營商建設WCDMA網絡應充分利用現有GSM站址資源,與CDMA不同,WCDMA基站不需要采用GPS同步,站址選擇更靈活,如圖1所示。
圖1 利用現有GSM站址建設WCDMA基站
2.引入“零占地”新技術降低總體持有成本TCO
基于2G系統的“零占地方案”,目前對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全方位多標準的解決方案。如圖2所示。
圖2 “零占地方案”的優勢
三、WCDMA部署的建議
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希望充分利用3G演進契機,確立在3G領域的領先地位。在3G領域,目前WCDMA/HSPA的競爭力最強。
筆者對GSM運營商在2G/3G網絡演進上有幾點建議。
1.利用EDGE技術,先提升2G網絡的數據傳輸能力。
2.利用2G網絡為3G網絡提供覆蓋補充,進一步完善GSM900MHz的覆蓋范圍,特別是農村、山區等區域。
在農村和鄉鎮地區,運營商應堅持利用GSM900MHz增強網絡覆蓋。在站間距方面,普通農村<5km、發達農村<3km、高鐵沿線<1km、高速沿線<2km、鄉鎮縣城<1km。在RF設備方面,利用高功率載頻模塊、4發射分極、TMA、分布式光纖直放站等實現高鐵覆蓋。
3.在3G運營初期,使3G用戶盡量使用3G網絡,避免因業務和容量原因引起的互操作問題。
4.運營商在市區快速建設和完善WCDMA網絡。
在室內覆蓋方面,在現有已實現2G室內覆蓋且語音業務量超過一定額度的樓宇中提供3G覆蓋,充分利用Femto改善室內覆蓋。
5.目前3G牌照已經發放,運營商在升級網絡的同時,還要大力發展3G用戶,最大程度吸收數據和語音業務。
6.在天線選擇方面,盡量采用WCDMA獨立天線,這樣可選的天線類型更豐富,也可使WCDMA網絡獨立調整方向角、傾角,便于網絡優化。當天面資源緊張時,也可以用WCDMA與GSM1800MHz共天線的方式,但要注意盡可能選擇和原先GSM1800MHz天線特性參數基本相符合的雙頻天線,并盡量使電傾可分別調整,以利于兩網獨立優化。不建議采用共饋線。
7.在發展數據業務方面,運營商應以HSPA為起點建設3G網絡。3G基站采用S1/1/1配置,建網初期HSPA和R99采用混合載波、動態碼分配方式,并使3G雙模手機全部支持HSDPA、3G數據卡支持HSDPA/HSUPA/EDGE。
8.在HSPA引入策略上,運營商應全網引入HSPA,明確各區域的HSPA性能指標和資源配置,達到投資和收益的平衡。運營商在不同區域可以用采用不同的策略:室外宏站以保持HSPA服務連續為目的,可采用混合載波,初期S111;室內為HSPA主力應用場景,建議采用專用載波,獲得HSPA的極限性能,增強用戶體驗;家庭引入Femto,提升HSPA業務的傳輸性能。
9.協調2G/3G資源,打造精品網絡。
運營商在3G建網初期保證市區3G連續覆蓋,3G邊緣保證3G←→2G平滑切換;3G覆蓋區域雙模手機的語音與數據由3G網絡提供服務;在3G網絡成熟以后,運營商可以考慮更靈活的2G/3G互操作策略,同時注意2G/3G網絡之間的業務重定向和話務均衡。
在總體規劃、分布實施方面,運營商可以利用2G業務分布和歷史發展數據預測3G業務情況。在技術層面,針對不同發展階段,完成網絡設計和站址勘查工作;在運營層面,完成商務分析并制定市場策略。網絡建設和驗收應高標準、嚴要求,保證工程質量,同時加強運維和網優,著力打造3G/2G數據精品網絡。